琴弦上的教育守望者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4 15:05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

琴弦上的教育守望者

——记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杨梦思的音乐育人路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肖佩珊 通讯员 谢作塘

那把古筝还被杨梦思收藏着,尽管琴弦已经换了多次。杨梦思至今记得,她第一次带着它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惊奇的眼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乐器。

十年前,90后杨梦思放弃了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宜章当一名特岗教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和自信。”这个朴素的愿望支撑她走过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为无数孩子奏响了希望的乐章。

乐音融语 启智润心

2015年,音乐专业毕业的杨梦思来到宜章县白石渡镇中心小学。自幼与古筝为伴,想通过音乐实现教育梦想的她,却因学校师资紧张,被安排担任班主任并教授语文课。

面对陌生的学科,杨梦思一度感到压力重重。可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她发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于是,她将自己擅长的音乐融入课堂。

拼音教学是第一道难关,孩子们对枯燥的字母提不起劲。杨梦思连夜创作了《拼音歌》,第二天抱着古筝走进教室,指尖轻拨,悠扬的琴韵在教室里回荡:“a像阿姨梳辫子,o像公鸡喔喔叫……”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哼唱,原本难记的拼音变得生动有趣。识字课上,她用矿泉水瓶装沙子自制沙锤,孩子们边打节奏边识记拼音,“横平竖直”在韵律中深深印入脑海。为活跃课堂氛围,课前她时常会带孩子们唱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用音乐打开知识的大门。

“杨老师的课特别有意思,我们都爱听。”曾经的学生邝雅琪说。“音乐能让孩子们更快乐地学习。”杨梦思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充满歌声与欢笑的旅程。这种“音乐+语文”的创新教学法成效显著,她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常年在全校乃至全镇名列前茅。

琴音萦绕 温暖孤童

午休时分,杨梦思的琴声伴着童声哼唱总会准时响起。在这个留守儿童占八成以上的学校,午间音乐会,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

在杨梦思指尖,清冽的琴音如泉水般流淌,不少隔壁班的孩子第一次见识古筝,好奇地围拢过来。刘梓筠就是“铁杆听众”之一,她被深深吸引,每天都早早来占座。杨梦思发现她的兴趣,便耐心教她指法。几年后,刘梓筠在宜章县艺术节上崭露头角,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

比获奖的孩子更让杨梦思惦记的,是那个总坐在角落的瘦小身影——小雪(化名)。这个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女孩,每天穿着同一件旧衣服,乱糟糟的头发下却藏着一双灵动的眼睛。杨梦思悄悄在她书包里放入新衣服,早上提前到校为她扎辫子。

一次,小雪被同学推倒磕破下巴,杨梦思带着她赶到卫生院。缝针时,孩子反倒安慰流泪的杨梦思:“老师,我不疼。”那一刻,孩子过早的懂事让杨梦思更加心疼。此后,她更加细心地照顾小雪,温暖她孤独的心灵。

如今已上初中的小雪,一放假就会来看望杨梦思。她在作文中写道:“杨老师用温柔与琴声为我编织翅膀,带我飞过童年的阴霾。”

以乐为舟 筑梦扬帆

2021年,杨梦思调入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让孩子们通过音乐感受到美,做美好的事情,走向美好的人生。”在她的坚持下,学校同意她担任音乐教师。

一上任,杨梦思就着手组建了该校第一支民乐团。起初,困难重重,家长担心影响学习,班主任也不愿放人。杨梦思没有放弃,她挨家挨户家访,向家长保证音乐不会耽误学业;她鼓励学生向班主任立下“军令状”,用音乐点亮孩子求学上进的心灵。

事实证明,音乐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成绩更加优秀。民乐团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发展到如今的40余人,古筝、葫芦丝、电子琴等乐器逐渐齐全。在县级文艺汇演中,有21名学生获奖,这支校园民乐团屡获佳绩,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

十年教学生涯,杨梦思以乐为舟,载着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即使生在乡村,孩子们也可以拥有艺术的梦想。”杨梦思说。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