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后”教师遇上“05后”学生!15岁上北大的他,选择在顺德启梦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4 09:07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当“05后”的老师遇见“05后”的同学,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教育火花?

今年,顺德迎来了新一批的新老师,其中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的潘俞佑,带着20岁的青涩和坚定站在顺德一中高一班级的讲台上,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在人生第一次的教师节,潘俞佑收获了满满的惊喜与温暖。学生们送上的鲜花旁,是一张张写满 “脑洞” 的祝福卡片:“接北大!祝老师财源滚滚!”“祝潘老师永不秃头!”“祝老师早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个个“没大没小”又亲切鲜活的祝福语,证明了他用“同龄人”的热梗和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成为了他们眼中 “能玩到一块儿、更懂我们” 的老师。

“十年之后,我希望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老师稳稳地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届届带过的学生回来看我,希望在他们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作出了贡献,带去了改变。”潘俞佑说。

我非天才,幸有良师照亮前路

20岁执鞭任教,15岁进入北大。潘俞佑的传奇履历让人惊叹 “天赋异禀”,但他说自己并非跳级的天才,只不过比同龄人早了点读书,每个阶段依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4岁的他进入小学,懵懵懂懂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初中的他内向、不敢公开说话;高中的他曾因成绩落后险些退出重点班、还遭遇学科“坡脚”……“我觉得自己一路顺遂,想不到什么波折。”这份 “顺遂” 背后,是一位位良师的默默托举。

三年级时,潘俞佑数学兴趣被数学老师点燃,老师用“考满分奖励一元新钞”鼓励学生,他由此找到学习自信;在初中,他的敏感内向被班主任“治愈”,老师主动让他做英语课代表,在一步步尝试下,他慢慢克服了胆怯,胆量逐渐变大;高中数学成绩下滑时,语文老师给他指引和建议,调整他各科成绩的平衡。

“从小到大,我遇到的老师都特别关心我、爱护我。”正是这份温暖的滋养,“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我从小到大一直给我父母‘洗脑’,以后想做老师,想读师范类大学。”

“结果没控制好分数,考上了没有师范专业的北京大学。”潘俞佑偷笑了一下。作为一名“历化生”的文科生,为了更接近心爱的数学而选择了金融专业。

大学时期是专业学习的阶段也是职业探索的阶段。在大一期间潘俞佑尝试到金融机构实习,暑期到云南支教,两段截然不同的经历,让他清晰地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他还是喜欢和人产生交流、碰撞的职业。“我喜欢参与到学生生命中重要的阶段,教育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

而后他一边选修教育相关的课程,考取教师资格证,一边做支教、家教等实践,他还是喜欢老师。随后义无反顾地选择走上教育的职业道路。

扎根顺德:从顾虑重重到 “丝滑融入”

选择顺德一中,是恰好的缘分。作为湖南怀化人,潘俞佑优先选择湖南和广东。在了解到顺德一中的平台以及珠三角的区域、经济优势,他心动了。

而后在“踩点”探校中,一方面,学校的风雨连廊让他眼前一亮,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能文能武、能动能静的孩子们让他觉得学校值得托付。更何况,“顺德美食没得说。好吃,我也吃得习惯。”

当然,在正式来到顺德前,潘俞佑还是有一些担忧。比如,初到陌生城市否能融入?生活节奏、工作节奏能否适应?听不懂粤语会不会影响沟通?家长嫌自己太年轻不信任自己怎么办?

来到顺德一段时间后,潘俞佑的种种顾虑都烟消云散了。“前辈老师们人都非常好,总是帮助打磨教学,带着新人老师去团建、去玩。可以说丝滑融入了。”更重要的是,前辈老师教学技巧、管理技巧非常厉害,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简直想复制粘贴!”

与此同时,和学生的相处也不错。“我上课的风格是随和诙谐的,注重互动,要带动课堂氛围。”如今,常有学生在课后主动找他聊天、请教问题。

作为教师,除了需要与学生授课,还要与家长交流。曾经焦虑的他想通了。“我认为,只要专业能力够强,家长不关心你的年龄,只关心能不能带好孩子。”他说,“用专业征服了学生,自然能获得家长信任。”

潘俞佑的到来,也是顺德大力推进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顺德正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优师强师工程锻造教育铁军,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工程”“名师工程”“教育家孵化工程”四大工程。招聘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从2021年的不足30%提升至2025年的70%。在这片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土地上,潘俞佑正以“05后”教师的青春活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文、图 | 记者 杨苑莹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