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君老师站在三家小学的讲台上,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米甸镇这个小山村,学校不大,学生却个个精神头十足。张绍君在这儿教书26年,从没想过离开,她说:“这儿的孩子需要我,我得陪着他们长大。”
三家小学在云南祥云县的山区里,条件不算好,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学校是寄宿制的,孩子们吃住都在这儿。张绍君不光是老师,还像个大管家,操心孩子们的吃喝拉撒,连夜里谁蹬了被子她都知道。
有个叫李有缘的四年级小男孩,爸妈在广东打工,一年见不了几面。张绍君隔三差五就去他家看看,帮他跟爸妈视频聊天,还陪他聊学习、聊生活。小男孩说:“张老师对我可好了,感觉她就像我妈。”这话听着简单,却让张绍君心里暖了好几天。
教书这事儿,张绍君有自己的门道。她不爱照本宣科,觉得那样太枯燥。她会根据山区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好玩的课堂活动。比如,分小组讨论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开口说两句。课堂上,孩子们眼睛亮亮的,抢着发言,教室里笑声不断。
她还有个“绝招”,叫“一对一”结对子。成绩好的学生和学得慢的搭档,课后互相帮忙。作业也不搞一刀切,学得快的多做点难题,学得慢的少做点基础题。她常说:“每个孩子都得有信心,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行。”李有缘说:“张老师的课最好玩,每次都盼着上语文!”
张绍君不光教学生,还带年轻老师。她教了20多年书,经验多得像个宝库。新来的老师不会备课,她手把手教;课堂管不住学生,她出主意帮忙。同事周立芬说:“张老师像个大姐,啥都教我们,我们进步快,全靠她。”学校的教学水平,因为她,整体都上了一个台阶。
张绍君说,这奖是对她26年付出的肯定。她1999年来的三家小学,那时候学校更破,教室漏风,课本都不全。她没抱怨,带着孩子们读书、写字,还教他们唱歌、画画。她觉得,山里孩子不比城里差,只要有心,就能让他们发光。
她不只教知识,还教孩子们做人。课间,她常跟孩子们聊家常,讲讲外面的世界。有个学生家里穷,买不起新书包,她悄悄塞了点钱给家长。她说:“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回报。”
这26年,张绍君没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用一点一滴的付出,温暖了无数山里孩子的心。她常说:“教书就像种树,慢慢来,总能看到果子。”她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回了村里当了老师,都记得她当年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