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花儿不会老
——江宏伟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10日—10月23日
展览地点
雨花美术馆
(南京市雨花台区竹影路5号)
艺术对谈分享会现场
2025年9月10日,“只有花儿不会老——江宏伟作品展”在雨花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雨花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雨花美术馆承办,南京新曜艺术研究院、江苏聚贤堂艺术品有限公司协办,集中呈现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代表人物江宏伟先生近年来的60幅精品力作。下午3时,展览现场同步举办艺术对谈分享会,吸引众多艺术界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及艺术爱好者参与。
艺术对谈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邀请到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宏伟,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沈勤,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安源,《澎湃新闻》艺术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顾邨言,诗人、作家、《雨花》杂志主编育邦,本次展览策展人、雨花美术馆执行馆长李文钢等多位嘉宾展开对谈。
艺术对谈分享会现场
现场围绕江宏伟先生的艺术创作与工笔花鸟语言的当代发展等议题展开多元讨论,嘉宾们从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等多维角度,探讨了江宏伟先生艺术中“洗染法”带来的视觉革新、灰色调的诗性表达,以及如何在承续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当代意涵的转化。
艺术对谈分享会现场
展厅内,观众驻足作品前,沉浸于细腻朦胧、动静相生的花鸟世界中。江宏伟先生亦于现场为观众签赠展览同名随笔集《只有花儿不会老》,以笔墨传递一份跨越时空的艺术温情。
签赠活动
同期,雨花美术馆特别推出以江宏伟代表作品《柳禽图》为灵感开发的系列艺术文创,于开展当日首发呈现,供观众留念,将艺术之美延续至生活日常。
展览现场
展览以“只有花儿不会老”为主题,深入探讨永恒与瞬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艺术家在与花木的私密对话中,寻获一种超越时间的境界,在创作中融合宋画的内敛平和与印象派的光色意境,通过多层渲染营造出富有诗意的灰调画面。江宏伟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作品中蕴含的东方美学精神,体现出消融小我、回归天地的哲学思考。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为观众直观呈现江宏伟先生的艺术世界,系统梳理其艺术创作中的格物精神与永恒美学价值。不仅是对传统工笔画在当代语境下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梳理,更是对江南文脉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延续与发展的有力印证。展览旨在从个案角度呈现传统工笔艺术的创新活力与发展路径,构建高雅艺术与公众审美之间的对话桥梁,积极践行美育传播的社会使命,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区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供重要学术支撑与价值引领。
嘉宾合影
展览将展至2025年10月23日,感兴趣的观众可前往雨花美术馆观展,一同感受江宏伟作品中深沉而静穆的审美情趣与现代式的古典情怀。
《柳禽图》67cm×47cm 2015年
艺术家介绍
江宏伟
1957年11月生于江苏无锡。
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春意祥和》58.5cm×34.4cm 2020年
前 言
每次翻开江宏伟先生的画册,总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花瓣上的露珠仿佛下一刻就要滴落,鸟雀的羽毛正随呼吸微微颤动。这种“活”的感觉,并非来自精密技法的炫耀,而是源于他对生命本真的体悟。本次展览以先生新著《只有花儿不会老》为题,汇集近年来的潜心之作。这些作品既是他与时间的对话,也是他交给世界的答案:关于美如何抵抗流逝,关于人如何在无常中触碰永恒。
《百合》36cm×92cm 2021年
江宏伟的工笔花鸟,初看是宋画的魂,细品却有现代的骨。他并未刻意追求东西交融,而是在探索中自然天成。早年因对画面不满,他尝试用水冲刷画稿,意外发现褪色后的层叠感竟生出时光打磨般的温润。“洗染法”从此成了他的标志语言——以清水涤荡浮色,让古典的静穆与印象派的光色在绢素上相融,不经意间贯通了古今中西的审美维度。
《百合双蝶》48cm×82.5cm 2020年
但若只论技法,显然不足以理解江宏伟。“调色如调味,灰度是最高级的鲜”——他以美食家的敏锐,将生活体察转化为艺术的层次与温度。看他笔下虞美人那抹欲滴的嫩红,恰似炖汤时对火候的精准把握,多一分则柴,少一分则寡。他不仅捕捉物体形色,更敏感于环境与情绪交织的刹那。厨房与画案在他眼中本是一体,真正推动创作的从来不是技法,而是深植于生命体验的洞察与感受力。
《白露为霜》91.5cm×174cm 2009年
如新书扉页所题:“让人喜欢的美好,最后都容易让人惆怅;只有短暂易逝的,才被我造得如此美轮美奂。”谦逊地观察让他感知美好的易逝,而骄傲地笃信则让他决定用创造赋予永恒。
《海棠双鹦》97cm×150cm 2023年
先生的生活极简,却并不无趣。他通过图式与方法构建画面,更借情绪与理想直抵内心。他甘于常年深潜画室,远离喧嚣,始终保持沉静而专注的创作状态,将万千世界纳入方寸画案。艺术于他,在乎体验而非表现,形象大于语言。他平时也喜收藏,既有不同时期与风格的经典之作,亦不乏年轻艺术家的探索。他沉醉于这般跨越时空的对话,视野开阔又充满温度。这样的滋养让他的工笔既承传统静穆,又注当代哲思。他打破“标本式”构图,笔下是瞬间的倾倒,而非对传统的复现。那是对图像的迷恋,也是对美感的纯粹向往。这种回归本真的探索,是当代中国工笔花鸟尤为珍贵的一大收获。
《白天鹅》200cm×121cm 2024年
雨花美术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学术性与观赏性并重的艺术展览。我们非常荣幸能在此呈现江宏伟先生的艺术世界,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宁静、淡雅与深邃,与美术馆提升公众审美、滋养人文精神的宗旨高度契合。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一场引导观众复返自然、静观荣枯的心灵之旅。
雨花美术馆
《飞鹭》93cm×35.6cm 2024年
从《只有花儿不会老》看江宏伟艺术本质
▢李安源
今年暑假,收到杭州画家潘汶汛寄来的画集,集中一篇《天落水》的长文,将她的审美经验与童年经历相勾连,真是又寂寞又美好的生命体验。阅读她的文字让我感慨,审美和知识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审美是一种独立的本能,它关乎天真之眼的直觉及与生俱来的自然共情,而知识则是迟其一步的逻辑结论。特别是在日常生活(包括学院教育)中,人们往往先验地将二者混为一谈,以致很多画者误将知识视为审美的钥匙,从而沦为知识(传统)的奴隶而不自知,终其一生也未能开启自我审美系统。关于以上的认知,在画家江宏伟的新书《只有花儿不会老》中也同样得到了验证。
《白鹭》198cm×121cm 2024年
在当代画坛,江宏伟的绘画被公认为一种教科书式的独特审美个案。但以我和他的熟悉程度,重新认识江宏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我而言,江宏伟早已祛魅,也就是说,我和他多年的交往经历相当单一。大抵是下午六点左右,一踏入江府便立即夜宴,盛装上阵的大圆桌像时光之轮转动起来,之后几个小时的聊天有趣但过于冗长,譬如他对人性的观察和对自然的理解同样深入,将人类历史的丛林法则与自然规则等同的观点,每每引起我俩激烈的争论。但过后细思,我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现实。现实和自然一样,看似平静,实则残酷。从这个角度而言,江宏伟是一位现实主义者。
《白鹭》137.5cm×70cm 2022年
抽象绘画的鼻祖康丁斯基曾说,一切艺术的形式,其内在结构必须服从自然。阅读江宏伟的绘画,自然既是主题又是形式本身。从江宏伟的绘画中获得愉悦毫不费劲,但是真正读懂却并非易事,这关乎极具私人化的生活阅历与生命体验,而他观察自然又往往能迁移洞悉人性及自然奥秘的深处,从而形成其独立的审美趣味与精神状态。在随笔集《只有花儿不会老》中,江宏伟对自然极尽精微的观察与体验令人动容,令我看到了画家面对世界及醒视自我的恳切。作为与岁月的抵抗之矛,迈向古稀之年的江宏伟仍然每日端坐案边,日复一日地渲染着那个属于他个人的理想世界。这种诚意,让他暂时忘记现实世界的喧嚣,在这里他是世界之王,他统辖着奇禽异卉的秩序,编织着一个对立于现实世界的美丽谎言。
《狗尾巴草》43cm×35cm 2024年
作为与随笔集《只有花儿不会老》的同名展览,画家精选了60幅书中插图的作品原作,是江宏伟花鸟画创作主题最为丰富的集中展示。倘将他的随笔集参相体会,非但会获得一些久违自然之后的审美启示,更重要的就像画家反复提醒读者,真正的艺术无法在教科书中获得,包括模仿江宏伟本人的风格同样危险。
《初春》93cm×35.5cm 2024年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卞唯伟
雨花美术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