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重塑了企业生存逻辑:一类是 “AI 原生企业”(从诞生就以 AI 为底层逻辑),一类是 “传统企业”—— 而 “十五五” 期间,传统企业的唯一出路是 “全域 AI 化”,从技术、业务到组织全面重构,否则终将被淘汰。
本文整理自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IO分会副主任委员、晋阳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仰富在“央国企数智化转型闭门研讨会”上的演讲——《AI+时代,如何做好“十五五”数智化规划?》。王仰富先生是中软协CIO分会特邀专家级讲师,长期聚焦“新IT”、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传统企业中的落地应用,在政企数字化建设与业务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数十家知名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过数字化战略规划咨询或培训服务。
AI 时代的企业 “二元分化”,差距早已不是 “有没有用 AI”,而是 “是否用 AI 重构了全部运营逻辑”。
先看核心差异:AI 原生企业以生成式 AI 为根基,从场景设计到解决方案,全链条按 AI 逻辑搭建;传统企业则多是在传统业务框架里 “嵌入 AI 功能”,比如上线智能客服、智能财务工具,本质是 “给老体系贴 AI 补丁”。
这种差异直接决定了竞争力:AI 原生企业能靠 “全域协同”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极致降本增效;传统企业的 “局部 AI 化”,即便单点优化做得再好,也抵不过前者全链路智能的效率优势。正因如此,“十五五” 期间传统企业必须走 “全域 AI 化重构” 之路,重点突破三件事:
技术架构变革:从过去的“集中式系统架构”,转向 “分布式 Agent 智能体网络”,让技术底座适配全域智能需求。
业务流程变革:告别“线性业务流程”,构建 “Agent 驱动的自动化闭环”,实现业务全流程自主运转。
组织形态变革:打破“科层制管理”,走向 “去中心化自治”,让组织能跟上 AI 驱动的业务节奏。
如今,AI 驱动业务流程重构,已成为传统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战略级命题。德勤提出的 “AI for Process” 概念,正为这一转型提供方向 —— 它不再局限于 AI 工具的零散应用,而是以生态化、体系化的行动指南,助力企业从 “工具应用” 升级为 “AI 能力架构” 建设。以 “AI for Process” 为核心,企业可构建技术能力、生态能力与组织适配体系,通过目标拆解、方法论搭建、演进路径规划,让 AI 战略全景化、有序落地,最终实现价值跃迁。
而全域AI 化企业的数智化技术架构,是一套完整的协同体系:以企业流程为核心基础,智能流程工作台、Agent 中台、服务与数据资源池、AI 云原生基础设施环环相扣,共同构成转型的技术支撑框架,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全维度解决方案。
“未来没有‘传统企业’,只有‘AI 企业’”。“十五五” 是传统企业推进全域 AI 化的最后窗口期,抓住机遇全面重构,才能在 AI 时代站稳脚跟;错过这一阶段,很可能彻底失去竞争资格。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需明确数字化愿景目标与战略框架,识别数字技术应用的业务创新场景,制定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策略与实施路径,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构建完善、可持续的数字化治理体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IO分会计划于2025年9月在北京组织一场“‘十五五’数字化战略规划实操演训班”,本次培训将围绕“十五五”企业数字化战略规划的核心要求与内容,结合当前数字科技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趋势,深入剖析与研讨“十五五”数字化战略规划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