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智慧气象嵌入农业生产经营全链条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3 09:07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李红梅王祯晗

本报通讯 员 李红梅王祯晗

初秋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农场,连片的玉米株株挺拔,收获在望。农场中,“中国人保财产保险巴彦淖尔市智能气象防灾稳产节水灌溉示范区”标牌格外醒目。

今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保险+风险减量+科技”服务模式,将智能气象服务灌溉、农田墒情虫情监测设备和智慧气象服务深度嵌入了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建立“灾前预警、灾中应对、灾后补偿”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武荣盛介绍,在合作示范区的建设中,气象部门提供预报预警服务,保险公司根据气象数据开发风险减量产品,第一时间通知农户采取应对措施。农户还可通过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用水。这一模式变“被动赔付”为“主动防灾”,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让农户从中收益。

今年以来,内蒙古气象部门深化“气象+保险”协作,联合农牧部门和保险公司先后在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和通辽市推广建设3个示范区,总面积达1.2万亩,预计亩均节水40立方米以上,节电48度以上。

8月26日,呼和浩特市大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雨。一旦苜蓿收割后淋了雨,每亩经济价值会从2500元跌至2000元。为保障粮食稳产丰收,内蒙古气象部门依托“1+1+N”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模式,通过“内蒙古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手机 App和“天勤智慧农气”小程序等多渠道,为全区2.7万个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和农机手提供农田渍涝风险预警、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及喷药适宜度等产品,帮助农户及时抢收。

从“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内蒙古气象部门不断创新,让气象科技真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金钥匙。

(刘霞霞、王惠贞、付亚楠对本文有贡献)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