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装修选冰箱时,我差点被双开门的“大气外观”骗了——销售说“这款摆客厅都显档次”,结果回家用了三个月,我就想把它搬去二手市场。不是我挑刺,是这冰箱的“反人类设计”真的能把人逼疯。
先说体积,双开门看着“宽得气派”,实则占了厨房最金贵的横向空间。
我家厨房本来就小,冰箱放进去后,左右两边只剩不到10厘米的空隙,想拿旁边橱柜里的锅铲,得侧着身子挤进去。
更气人的是,同样宽度的冰箱,邻居家十字门能装500多升,我家双开门才400升出头——合着宽出来的地方全给保温层占了?
再说说“宽度小”的坑。上次买了个12寸的披萨盒,想放进冷藏室,结果塞进去一半就卡着,硬推的话怕把盒子压变形,最后只能把披萨拆出来装保鲜袋,结果第二天芝士全粘在一起。还有次找底层的青菜,蹲在地上扒拉了五分钟,才发现最里面的生菜都烂成泥了——谁能想到“大冰箱”里藏着这么小的“暗格”?
耗电量更是让我肉疼。
去年夏天电费突然涨了150块,我查了三天用电记录,发现冰箱的日耗电量居然有2.5度,比我家1.5匹的空调还费电!
晚上睡觉的时候,压缩机的嗡嗡声像个小马达,我盯着天花板数绵羊,越听越清醒,最后只能把冰箱挪到阳台——结果阳台的蚊子又多了一倍。
最不能忍的是保鲜效果。
上周买的草莓,早上放进去还是红通通的,晚上下班回来就软成一摊,碰一下就出水;香蕉放了三天,皮黑得跟炭似的,里面的果肉都发黏了。
后来问了修冰箱的师傅才知道,双开门的保温层薄,温度忽高忽低跟“过山车”似的,食物细胞壁都被震破了,能不坏吗?变温室更鸡肋,想放块刚买的牛排做“软冷冻”,结果塞进去就满了,还得担心旁边冷藏室的温度串过来,第二天牛排闻着都有腥味。
其实现在好用的冰箱门型有的是——单门适合小空间,我闺蜜住单身公寓,买了个能调开门方向的单门冰箱,刚好塞在阳台角落,虽然容量小,但够她放牛奶、水果和速冻饺子;十字门是现在的主流,邻居家买了个嵌入式十字门,跟橱柜严丝合缝,容量有550升,能放全家一周的菜,冷藏室分层特别清楚,水果、蔬菜、剩菜各占一层,上周买的车厘子放了五天还是脆的;我家现在用的法式四门更适合“挤空间”——冰箱放在橱柜旁边,冷藏室开门刚好碰不到台面,冷冻室是抽屉,拉出来就能拿冻肉,不用像双开门那样“开门占半米”,上次做火锅拿羊肉卷,直接拉抽屉就行,再也不用怕碰到旁边的橱柜。
说真的,买冰箱不是买“面子”,是买“日子”。双开门看着气派,实则用起来全是糟心事——你说花几千块买个“中看不用中用”的冰箱,图啥呢?
你们有没有用过双开门冰箱踩坑的经历?
现在选冰箱,你更看重容量还是保鲜?
法式门和十字门,你觉得哪个更适合小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