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嘉
THE HOST
今年36岁的思嘉,出生成长于西安,本科专业为“意大利语语言文学”。曾在上海生活七年,任职于一家丹麦家居品牌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工作。2023年,思嘉前往米兰求学,成为“家庭画廊”的实践者,并经营自媒体账号“思嘉Sijia”。
在上海的时候,思嘉住在上海桃江路的的一栋老洋房的阁楼中,很享受市中心东西碰撞的设计与文化氛围。因为工作和爱好,她常常去欧洲出差、旅行。2022年底,她从丹麦行至意大利,探访了许多设计画廊与博物馆,经历了多次文化冲击。这段旅途勾起了她重启人生的强烈冲动,“我当时和上海的关系,就像一段恋情进入了七年之痒,就这样果断地结束了。”
移居的念头产生后,思嘉很快做了决定,她打包了简单的行李,带上爱猫“豆包”直飞米兰,以设计为主线,义无反顾地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思嘉拍摄的米兰街景
尽管米兰有很多美丽的建筑,但要找到一个满意的居住空间却并非易事。思嘉向我们回忆,自己已经数不清被拒绝过多少次、带着豆包转辗过多少短租房,就在身心都感到极度疲惫绝望的时候,遇见了这间位于运河区,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公寓房源。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间迷人的老公寓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充足的自然光线、挑高的天花板、壁炉、以及房东留下的壁画都让我觉得,就是‘她’了!”思嘉回忆初见这个公寓的情景。
建筑内部的装饰细节极具米兰这座城市上世纪的复古特色
公寓大楼以内庭院为中心而建的住宅建筑,楼内公共区域内有着别具一格的雕花瓷砖、彩色玻璃以及老式电梯,是颇具米兰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Casa di Ringhiera”。房子本身的硬装条件几乎完好如初,只需要一一放置软装部分。虽说在意大利更容易找到心仪的设计类家具,但国外低效的物流及沟通方式,让采买家具变成了“痛并快乐”的过程。
虽然在米兰本地有朋友,语言沟通也不是问题,但生活方式的骤然变化,思嘉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调整。“在上海时是有规律的快节奏生活,搬来米兰后,一个人的时间骤然变多,节奏也更慢。”她陷入沉思:“大段的独处时光,成了自我审视的一个过程。从刚开始的兴奋,渐渐变为观察和质疑,再慢慢开始找回生活节奏,专注构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这座公寓也在不断的改造打磨中,渐渐成为了她的“精神盔甲”。
她带着爱猫,用自己淘来的中古家居将这座公寓渐渐填满
也会邀请三五好友来家里撸猫、聊设计与生活
左侧尽头白色立式展台上摆放了
来自德国艺术家Mona Osterkamp的
陶瓷作品《Obscure Places》,
英国艺术家Dylan Doe的作品《Still Spinning 》
与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壁画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玄关地毯来自 cc-tapis
迈入明亮的公寓,我们惊喜地发现思嘉用画廊展陈的形式,来布置走廊尽头的视觉空间,客厅不规则的形状将入门视觉切分为三个不同空间:工作室、壁画、会客区。看不到各个空间的全貌,但却被激发起继续探寻的遐想。
地面铺陈了老式意大利鱼骨拼接地板,由于房子年代久远,走在上面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在思嘉看来这是属于这栋房子的魅力所在。有时候她的猫“豆包”走过这里时,她会听到地板发出的声音,从而辨别猫的踪迹。
画面由左至右:
Additional System沙发出自Tacchini,
白色落地灯来自FontanaArte,
英国艺术家Dylan Doe的作品《Relic 》,
意大利艺术家Nucci Haddad的作品《Untitled, 2024》;
蓝色花瓶出自Bitossi Ceramiche,
边桌来自家居品牌Secolo,
地毯来自cc-tapis
客厅作为会客和阅读休憩的空间,家具与艺术品的摆放较为灵动随性。壁炉前的70年代Additional system沙发出自意大利“复古未来主义”鬼才设计师Joe Colombo,这是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模块化系统,通过改变元件数量和位置,形成动态灵活的组合。在2024年的米兰设计周上看到品牌Tacchini展出这件作品后思嘉便不能忘怀,“这种模块化的切片设计,既符合人体工学,又极具未来主义特色。即使放在当今的设计语境中,都相当超前。”
艺术品与家具摆放在一起,偶然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来自不同地方与时代的艺术家、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在自己的家里碰撞出新的美学视觉语言——这份私密独特的体验令思嘉着迷不已。例如,Joe Colombo的沙发设计有节奏感的起伏,与壁炉上的艺术画作《Relic 》中抽象的手指形成一种呼应,是不同时代的未来主义表现。
画面由上至下:
画作出自中国艺术家Tang Shuo 《The Lost Man》;
落地灯Parola及台灯Bilia来自品牌FontanaArte;
Spaghetti花瓶来自品牌Fish Design,
由Gaetano Pesce设计;
边桌来自品牌Secolo;
白色Victoria沙发来自品牌Tacchini;
地毯来自品牌cc-tapis
点缀于公寓中的灯光是整个空间的点睛之笔,它们不仅是照明工具,也是塑造氛围的艺术品,巧妙的灯光运用能够赋予空间层次感,使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独特的魅力。阅读角的Parola落地灯出自意大利灯具品牌FontanaArte,由两位设计大师Gae Aulenti与Piero Castiglioni于80年代联手创作。
休憩区域的30年代Bilia台灯,出自被媒体称为“意大利设计教父”的Gio Ponti,他也是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杂志《domus》杂志的创办人,对整个设计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穿过客厅的门洞,来到整个公寓的灵魂区域:餐厅。门洞就像一个天然的画框,把思嘉收藏的中古桌和落地灯像艺术品一样框起来,作为“居家画廊”的主视觉,她将自己最重要的家具收藏—— 二十世纪意大利建筑大师Osvaldo Borsani设计的中古桌放置在这里, 作为工作及物品展示的空间。
“我在维也纳旅行时,偶然在当地的一家画廊看到了这张50年代的中古桌,桌面造型是优雅完美的弧线,产自阿尔卑斯山区的蓝色大理石底座,是我喜欢的建筑感,当时就一见钟情!”餐椅来自意大利家居品牌Tacchini, 出自Tobia Scarpa在50年代末设计的Pigreco座椅,餐桌椅分别出自两位建筑大师之手,设计语言虽略有不同,但搭配在一起浑然天成。”
餐桌上的摆件(由左至右)艺术家Ammy Olofsson的粉色玻璃雕塑,艺术家Arina Antonova的陶瓷花瓶(来自CommonSense Gallery),白色装饰盘来自意大利陶瓷品牌Bitossi Ceramiche,后方的画作来自艺术家 Tim Leimbach的作品《Eiweiß》。左上方蓝色陶瓷瓶来自Bitossi Ceramiche,由意大利艺术家Aldo Londi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Rimini Blu系列,这个系列也是意大利设计的一个经典设计象征。
置物架上摆放了思嘉在米兰各个中古市场及画廊淘寻的花瓶、雕塑、烛台,随手可以找寻灵感的意大利设计杂志,还有她多年累积的沙龙香水,顶部3D打印花瓶格外吸睛,来自Las Project。
白色的单人椅Due Più出自意大利家具品牌Arcebis,这件意大利设计史上标志性的作品由意大利女性建筑师Nanda Vigo在上世纪70年代设计,两个漂浮的皮毛滚轮作为坐垫与靠背,再由金属直角钢管连接,设计大胆先锋。
至此,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作品,在这间公寓里折射出上世纪意大利设计黄金年代的不同设计风格。也是思嘉搬来米兰后,以家为展厅,对于上世纪意大利设计史的一场回顾与致敬。
“我很喜欢的爱尔兰女性建筑师Eileen Gray曾说过:家,是一个人精神的流动与延续。我对家的幻想是一个可以承载我精神与梦想的空间。与喜欢的设计生活在一起,对我来说,能量是巨大的。”
左图卧室区域从左至右:
墙面艺术品来自意大利手工壁纸品牌Fabscarte,
Ginko Bianco系列;
Tacchini的Sempronia单人座椅,
Tacchini的A.D.A台灯,由Umberto Riva设计;
粉色Storet屉柜来自品牌Acerbis,
由Nanda Vigo设计;
黄色床品来自SIDANDA
为了创造这个梦想之家,她几乎跑遍了米兰的二手古董家具市场和门店,无论是老爷爷开的袖珍古董家具店还是收藏级画廊,在跟店主的交流中,思嘉被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而感动,Nilufar Depot、Raw&Co. 以及聚焦于新兴艺术家的画廊Common Sense Gallery是她常常驻足寻找灵感之地。
在米兰的生活方式与在上海时有很大差别,
下厨成了她每天需要面对的事情。
为了使下厨显得不那么枯燥,
寻觅好看的餐具也成了思嘉的乐趣。
左图中蓝色/绿色餐盘及高脚杯来自品牌Bitossi Home
设计艺术流动于米兰的日常生活中,她在每一次与心仪作品的“相遇”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也在每次漫步在米兰街头为自己累积设计灵感。
公寓位于的米兰运河区也是一片极具活力的社区,除了每月一次她最爱的古董市集,还有数不清的小酒馆、咖啡店,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每周六在附近的公园会举办农夫市场,那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果蔬、芝士、面包。我也会经常去的我家楼下的咖啡店,和店员唠唠家常。在米兰节奏变得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近了些。”
从公寓坐电车去往大教堂的方向,
能通过始建于十二世纪Porta Ticinese(米兰重要的城墙遗址)
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左右的
米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Basilicata di San Lorenzo (圣洛伦佐大教堂)
米兰这座城市中随处流动着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有太多上世纪的伟大的意大利设计师留下的精神遗产,比如意大利理性建筑主义代表人物,Piero Portaluppi,他的建筑及室内从某种程度上定义了只属于米兰的设计风格,他所设计的Villa Necchi Campiglio, Casa degli Atellani,每次去这些地方都能看到一些新的灵感火花,这是让我觉得生活在米兰最幸福的一件事。”
家的样子不断在发生变化,以这间公寓为核心的城市探索仍在继续,思嘉期待着与更多人探讨设计与艺术,分享美学带给生活的能量。
策划|陈思嘉
造型 | Sonia Pravato
摄影 | Claudia Zalla
文 | 大陶、庄娅琼
设计 丨 Darki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看完这间家,你最喜欢空间中的哪个角落?哪个设计元素?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泰晤士河畔,正当其时的中国女性设计师,把家写成一首东方诗
在澳大利亚的峡谷里自给自足,建筑师Rob Mills的极致可持续度假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