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居⑤|奥西波夫:这座城传统和现代过渡柔和,充满能量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2 14:04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编者按】

截至2025年8月底,适用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国家已有46个,入境短期旅游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在上海亦生活着许多外国人,他们有的在此客居一段日子,也有的把这座城市当作了他们的家。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上海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第一站。在项目《上海旅居》中,澎湃新闻邀请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和上海产生交集的外国人,邀请TA们打开自己的手机或者相机,分享记录上海的照片与故事。

帕维尔·奥西波夫(Pavel Osipov)来自白俄罗斯,是个摄影师、记者和教育从业人员,他曾于2017年一次为期三天的短期旅行中来到上海。奥西波夫从视觉的角度形容了上海这座城市给他留下的印象:白天、夜晚、抬头看的摩天大楼、往下看的市井生活。三天的旅居生活,他去了很多地方,甚至还跑了一趟水乡朱家角。高浓度的上海生活经历,令奥西波夫很感慨。

帕维尔·奥西波夫。本文图片均为帕维尔·奥西波夫 摄

以下是奥西波夫的自述

二十多年来,我的生活与摄影密不可分。刚开始我为报纸和杂志拍城市和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社会景观、街头故事以及观念摄影所吸引。摄影对我来说已不再只是一种职业,它成为一种思考、理解和讲述世界故事的方式。

我的旅行总是与相机交织在一起。多年来,我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城市,中国是旅行中的一个里程碑。我第一次来中国是2017年,当时河南大学邀请我教新闻摄影和视觉传达,那是我亚洲篇章的开端,自那之后,它不断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雨中的陆家嘴

斜阳下的上海街头

夜间游船停泊,背后是高耸入云的摩天楼

上海很快成了这个故事的核心。第一次见到这座城市是在冬天,它是一次长途度假旅行中的一站,我从福州,一路到苏州、南京……来上海之前,我脑海里有一个画面,它来自我小时候看过的中国电影,成龙的《上海骑士》,然而现实似乎与电影没什么关联,这座城市纷繁复杂,既有摩天大楼和商业区,也有狭窄的弄堂、茶室、老梧桐小巷和悠闲生活,是一座两者并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未来和过去像两面镜子一样相互反映。我感觉不仅自己在拍它,它也在拍我——捕捉了我的情感、印象和心态。

摩天大楼的钢铁森林离老街区的狭窄小巷只有几步之遥,外滩宏伟的建筑让人想起这里的过去,而豫园则让你进入另一个沉默和沉思的维度。但两者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对比,而是和谐。上海不会新旧对立,它将两者无缝地编织在一起,让它们感觉像是同一个整体的自然部分。世界主义和传统并不冲突——它们在大城市的节奏中安静恭敬地交谈。

陆家嘴夜景

豫园看出去的传统与现代

夜晚的外滩

都是森林里的传统

我不仅拍建筑,更重要是拍人——他们的动作、手势和日常时刻。对我来说,这就是上海的气息:这些微小的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巨大的画面。第一次来上海我就明白:上海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不能只看一次的城市。它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想一次又一次地回来。

上海街头生活

上海街头生活

上海街头生活

上海街头生活

这里的纪实摄影很诚实,你没有时间准备——生活就在镜头前展开,触手可及。你走在街上可以看到:老人在复兴公园的长椅上下棋,附近的学生在弹吉他,年轻夫妇在浦东摩天大楼前自拍。这一切都是这座城市的一天,每一刻都是一个故事。它的规模开始令我不知所措,浦东的塔楼主宰着天际线,但很快,当你的眼睛往下看时,就能看到现实生活发生的地方:南京路上人山人海,每个路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豫园附近的老城区挤满了卖糖炒栗子和香料的人,不远处的书法家们用水在人行道上写字,在阳光下,它们不一会儿就消失了。

雨中陆家嘴的三幢摩天楼

南京东路步行街夜景

淮海中路

复兴中路

上海也是为数不多街头摄影毫不费力的城市之一,没有人会躲起来。城隍庙的摊贩们对着镜头微笑,与外滩的老人们聊天,好像他们知道他们的话也将成为这座城市编年史的一部分。梧桐树的树荫下,你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沉浸在日常生活的悠闲节奏里,经过你身边的自行车,藏在旧别墅里的咖啡馆,踢着球的孩子们……外滩清晨,城市刚刚苏醒,田子坊的夜晚,保留下的旧石库门重生为艺术空间。漫步在朱家角的小巷里,大都市缓慢而永恒的一面在缓缓的河中流淌。我觉得上海是个充满反差的城市,但并不鲜明。换句话说,摩天大楼和小集市、天空和水、过去和未来,两者的过渡柔和而流畅。这让这个地方充满力量:世界聚集成框架,框架变成一个故事的空间。

这座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变化,在不断的转变中又始终保持着现代性和国际化,同时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些人将其比作纽约,另一些人则将其比作莫斯科。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在这里发现了我的家乡明斯克的痕迹——空间感、绿色感和舒适感交织在这座大都市中。世界历史交织在一起的方式让我感动。

上海有着丰富的层次

上海有着丰富的层次

豫园的小笼让我印象深刻,我在静安也吃过火热的川菜,还有法式街道上传统与创新相遇的当代美食。这座城市汇集了来自中国各地的食物,每天都有新的口味可供探索。上海有着交通和物流的优势,轨道交通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铁之一——干净、快速、直观。只需几个小时,高铁就能把你送到北京、苏州或杭州。但我觉得这里的街头美食种类不太丰富,能见到的大多是餐厅,而非简单的食摊。有时我会怀念其他亚洲城市常见的丰富街头美食,这在上海很少见。而且许多餐厅的菜单上也只有中文,语言的挑战也让我的点餐变成了一次小小的冒险,我会“盲点”,你永远不知道最终端上来的到底是什么,有时还有不一样的惊喜。

上海街边小店

上海街边小店的食物

从豫园视角看出去

回想起来,这些考验也成了构成上海魅力的一部分。这座城市没有让我自满,它需要注意力、开放程度和对意外的准备。对那些愿意和这座城市分享故事的人来说,其中留有对爱的真实表达。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