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9月12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举行。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众多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
四川40余家企业组团参展,涵盖教育服务、文旅服务、非遗文创等领域,展示四川服务贸易发展特色优势和最新成果。
服贸会四川展区。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熊猫专列”模型亮相
开启银发族的“诗与远方”
记者在四川馆看到,备受关注的“熊猫专列”复刻模型亮相,引发游客关注和打卡。“熊猫专列”始建于2021年,是按国家铁路集团特色旅游列车要求和标准,以“熊猫”为主题设计,以构建铁路美好旅途为目标,品牌化运营的旅游列车,现有“安逸号”“什邡号”“成都号”三列主题列车。
熊猫专列成都号模型。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自“熊猫专列”旅游产品推出后,先后开行贵州、云南、山东、新疆等30多地,年均开行数量持续增长。上线以来,已累计开行140列,接待游客4.24万人次,服务范围广泛,覆盖港澳台、东南亚及美加等地的入境游客,广受消费者喜爱。其中,于今年上线的“成都号”,接待境外客源占比更是高达60%。
“‘熊猫列车’注重适老旅程体验,50岁以上乘客占比达到80%,中老年全体占据较大比例,反映出旅游专列在‘银发经济’中的独特优势。”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传统自由行的奔波,专列旅游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减少了换乘、搬运行李等体力消耗,更符合中老年游客对舒适、安全、慢节奏的需求。
“银发专列”不仅为老年旅客绘就了“诗与远方”,也跑出了一条“重体验、强联动、稳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把三星堆“爆款文创”带回家
文创产品年销售破2亿元
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立人像……三星堆文创产品既保留文物神韵,又贴近现代审美,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挑选。
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负责人廖鹤洋告诉记者,三星堆在售文创产品品类已超2700种,年销售破2亿元。今年暑期,三星堆博物馆文创店总销售额突破4600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不单是各种消费场景的创新,也真正把文物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有温度的存在,让游客和古老文明之间建立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三星堆文创产品。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记者看到,青铜大立人、通天神树、黄金面具等“明星文物”的冰箱贴、摆件等琳琅满目。廖鹤洋表示,三星堆的文化影响力正切实转化为产业合作动能与经济价值,下一步将持续推出“既古老又潮玩”的文创精品,让千年古蜀文明在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中,不断释放新活力。
非遗服饰登上时装周“主秀场”
“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
傈僳族服饰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承载着礼仪教化、记史述古、族群文化标识的功能。其服饰制作技艺2023年列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傈僳族非遗服饰。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今年,傈僳族服饰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主秀场。攀枝花市盐边县傈僳族研究会会长谷艳告诉记者,盐边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将自制的火草麻布用植物汁染色,红色用浆草或红色树根、褐色用核桃树皮、棕色用植物皮、蓝色用墨水果、黄色用黄连熬水成染料。用剪刀将染有颜色的布剪成服装所需大小后,手工缝制。
“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携带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与骄傲传承至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一直在探索让更多民族服饰回归生活,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谷艳说。
智能体数字人化身“景区导游”
全息舱虚实体验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各类卡通智能体数字人对游客“打招呼”,并邀请体验。该公司项目经理尹久玖向记者表示,目前智能体数字人已运用于多个场景。
智能体数字人化身“景区导游”。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比如在文旅场景,智能体数字人可化身“景区导游”,为游客提供路线规划、信息查询、导览讲解、文创产品推荐等服务;应用于政府网站中,能以智能客服方式,24小时提供智能查询和解答服务。
服贸会期间,该公司与马来西亚一家企业签订的“Citywalk智能体数字人开发项目”,通过技术服务方式出海,在马来西亚和马六甲海峡的重点景区、商业街区等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人解说交互服务。
3D全息智能语音盒。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通过手掌大小的3D全息智能语音盒,进行导购、产品解说等个性化设置,打造新的微型消费新场景。”尹久玖表示,全息舱将展示马来西亚历史街区与自然景观,通过名人、名品、名场等多场景多智能体汇聚,实现虚实结合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