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装修群里的朋友唠嗑,发现个特扎心的共识——好多人换窗户时,都把窗台上的“小耳朵”一刀切了,结果住进去没半年就开始拍大腿:“早知道留着了!”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初装修时,设计师举着效果图问我:“窗台两边的小耳朵要留吗?”我盯着图里光秃秃的窗台——多高级啊,跟我想要的极简风完美契合,想都没想就说:“切了!丑死了!”结果住进去第一个冬天,我就发现不对劲儿:卧室窗户边总漏风,晚上睡觉得把厚被子裹得严严实实,连我家猫都不爱往窗台趴,缩在沙发角里打哆嗦。后来找师傅来看,人家一摸窗台就笑:“你把小耳朵切了,墙和窗户之间的缝隙没挡住,风不钻进来才怪!”
再说说我南方的闺蜜,她去年装修也跟风切了小耳朵,结果梅雨季一来,她直接崩溃:窗户边的墙皮鼓得跟包子似的,摸上去潮乎乎的,还长了一层黑霉,擦的时候掉渣,差点把墙擦出个洞。
她拍视频给我看,连窗台的木窗套都泡胀了,推窗户时吱呀吱呀响,跟老木门似的。
更糟的是,她儿子总爱往窗台爬,上次没踩稳差点摔下来——原来没了小耳朵,窗套跟墙衔接得不稳,踩上去晃悠悠的。
其实“小耳朵”根本不是什么“多余的装饰”,就是理石窗台伸出来的那几厘米——刚好挡住墙和窗户的缝隙,不让风钻、不让雨渗,还能固定窗套。你嫌它丑,它却在默默帮你挡着生活里的“暗箭”:北方的风、南方的雨、墙面的潮,全靠这一点点“突出”给拦住。
我后来跟装修群里的老司机取经,才明白不是不能追求极简,是得“聪明地极简”:比如把小耳朵做短点(1-2厘米就行),用跟墙面同色系的理石,看起来不突兀;或者油工阶段把窗户的垭口处理好,让窗套和墙无缝衔接,这样既保持了颜值,又不会漏风漏雨。
还有朋友更绝,定制了窄边窗套,把小耳朵藏在里面,外面看着还是光秃秃的,但实际上缝隙早被挡住了。
现在我家重新做了小耳朵——就留了1.5厘米,用了跟墙面接近的浅灰色理石,看着一点都不丑,反而显得窗台更立体。
冬天再也没漏风,连猫都爱往窗台趴了,晒着太阳打盹儿,比我还会享受。
装修这事儿真的很有意思:那些看似“多余”的设计,往往藏着最实用的小心机。
你嫌小耳朵丑,它嫌你不懂生活啊!
你们家窗户留小耳朵了吗?
有没有踩过类似的坑?
要是当初没留,现在是不是也在偷偷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