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客户端讯(记者侯艳宁)9月9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尉犁县的3000亩“超级棉田”里,部分棉桃已经张开,吐出洁白蓬松的棉絮,长势喜人。据说,这里的棉花是享受着“黑科技”长大的。
棉田里的“黑科技”是个啥样的?记者采访中找到了答案,这块“超级棉田”,从耕、种到管、收全流程,各种高科技装备协同作业。管理这片棉田的极飞科技智慧农场是两个90后。2021年艾海鹏和好友一起回到家乡,开启他们的智慧农业之路。两个年轻人用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机、智能灌溉阀等装备精心呵护着3000亩棉田。
图为极飞科技智慧农场总监艾海鹏在讲解。 侯艳宁/摄
为了方便采收,这几天要给棉田喷洒脱叶剂。如果用传统的拖拉机打脱叶剂,一架机器每天最多打300亩,但“超级棉田”使用的无人机可以完成1000亩。“3000亩田只要三天就可以喷完。”艾海鹏介绍,无人机不仅作业效率高,还减少了以前用拖拉机给棉田带来的机械损伤。
这片智慧棉田,是巴州棉花产业升级的缩影。截至目前,“超级棉田”模式已推广至全疆1200个农场、覆盖超70万亩棉田。
棉花高产,育种科技创新同样功不可没。尉犁县积极推进棉花品种创新,加强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密切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育种攻关,构建协同高效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
巴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巴岱特别感谢河北援疆企业、河间市国欣总会投资成立的新疆国欣种业的帮扶支持。“国欣有专家团队,他们联合河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我们新疆的农业专家做科研,对棉花种子的防病虫害、增加产量等进行综合研究,提高我们棉花的质量。”目前巴州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左右,已从过去的“八县一市”集中到库尔勒、尉犁、轮台,形成“库玉轮”优质棉基地。
图为巴州副州长巴岱介绍当地的棉花产业。 侯艳宁/摄
新疆国欣种业副总经理刘一告诉记者,国欣棉花立足巴州,服务新疆。2024年,国欣棉46、国欣棉37、国欣棉39研发培育成功,通过国家审定。“国欣棉种抗病、高产、宜机采、品质优。”刘一介绍,目前,国欣棉所有品种已在新疆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按每亩增收20公斤计算,累计为新疆棉农实现增收16亿元。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