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叶童和“梅花奖”双旦李嘉宜、吴非凡等名家荟萃,香港芭蕾舞团、广州粤剧院、广州歌舞剧院等名团齐聚,英歌、醒狮等岭南非遗文化和市民零距离互动……
金秋十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作为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重要项目,将在上海启动。7台15场演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岭南非遗艺术街头展演等各类活动,玲琅满目,将全面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活力与多元魅力。
海报
350余位名家800余件展品,创下广东美术展览规模之最
广东美术有着辉煌的历史,岭南画派与京津派、海派并列20世纪引领中国画坛的三大流派。作为文化周的重磅活动,“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10月18日将在中华艺术宫开幕。
展览将持续展出3个多月,以超过2万平方米的展区、19个展厅,呈现350余位岭南艺术名家的800余件(套)代表作,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水彩、装置等多种类型。无论从作品品类、展陈规模还是办展形式上看,本次展览均为迄今广东美术展览之最。
展览将梳理从1900年至今的广东美术发展脉络,通过七大主题板块与四大特别专题,系统展现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追求。
上海观众不仅可欣赏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黎雄才、关山月等不同时代岭南画派宗师的经典原作,还可借助文献与影像,深入感受广东美术在百年变革中“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的精神气质。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海报
“广东画家的作品散落在全国各地,我们从全国二十多家文博机构借出精品,在上海集中亮相。”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也是百年大展的总策展人,他透露,展览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是,多件巨幅经典力作大规模离粤展出,包括广东美术馆的镇馆之宝——黎雄才《迎客松》与关山月《报春图》。
《迎客松》宽11.33米、高3.61米,是黎雄才1975年历时三月完成。画面中远景群峰耸立、云霭缭绕,前景松枝遒劲勃发、郁郁苍苍,展现出“黎家山水黎家松”的典型风格。
《报春图》宽3.7米、高1.73米,出自关山月1979年之手,被誉为其画梅艺术的巅峰之作。画中所用的朱砂颜料,来自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绘制《江山如此多娇》里的红太阳时余下的材料。
《迎客松》
《报春图》
此外,展览还将推出特别专题:“山河长明——关山月个案研究”“松风三境——黎雄才个案研究”,深入研究两位岭南大家的艺术发展脉络和艺术体系;“从广州出发:广州三年展文献展”聚焦广州三年展,这个学术品牌25年来没间断过,在全球化的学术浪潮里展示了广东如何看待世界;“光影美术馆”则落地夜晚的苏州河畔,会以数字形式,将广东美术画作投影到沿河的建筑外立面上,唯美浪漫。
“有些画作如果超过100米,很难在展馆里展出,所以我们会在33米层玻璃中庭,设置沉浸式数字展厅,来实现数字化的展示。”王绍强特别提到,展览现场还有一条300米文献时光长廊,讲述广东百年美术故事。
百年大展还将举办“岭南文化名家大讲堂”,通过何镜堂、李劲堃、葛剑雄、毛时安、顾村言等12场名家讲堂,带领上海观众深入了解美展的精神内核。
现场不只有名画,还有飘着香味的美食!现场会设置“岭南非遗体验区”,特别安排了岭南非遗的美食和点心,观众在观展之余,可以坐下来,静静品味岭南的美食文化。”王绍强笑说。
“光影美术馆”概念图
“岭南非遗体验区”概念图
“近代以来,海派画派与岭南画派一直交流频繁,在艺术创作、教学、展览、收藏等多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美术史进程。”正如王绍强所说,本次展览不仅是岭南画派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的史诗体验,更将成为沪粤两地乃至全国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王绍强期待,未来能邀请海派代表艺术家赴广东展出,继续推动两地文化建设的双向奔赴,共同书写中国美术的新篇章。
汇聚7台粤港澳原创剧目,岭南和非遗文化大放异彩
文化周精选了七台粤港澳原创舞台剧目,涵盖舞剧、粤剧、话剧、芭蕾、杂技、偶剧等艺术类型。其中,4台剧目来自广东,展现岭南艺术守正与创新并重的格局。
广州粤剧院的粤剧《双绣缘》,将粤剧、广绣亮相非遗结合,通过“双生双旦”结构,讲述大唐元和十年淮西战乱时期,以“绣”连结起两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渊源与纠葛。
舞美设计巧妙借鉴唐代名画《捣练图》,令观众仿佛置身画中。舞台上一张十米长的绣架旁,十位绣娘同时飞针走线,不仅凸显广绣之美,更寄托着人物的深厚情感与志趣。
“梅花奖”双旦李嘉宜、吴非凡,分饰性格迥异的卢眉娘、卓英英。“这是一部高颜值作品,除了两个高颜值的CP,舞台唯美清新,远看像一幅幅绣品。”李嘉宜坦言,“双生双旦”戏在粤剧里不多见,走出去的更寥寥无几,“《双绣缘》能够走出去,是一种突破,能够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更是一种肯定。”
《双绣缘》
继《醒·狮》《龙·舟》之后,广州歌舞剧院又推出《英歌》,让非遗英歌大放异彩。
英歌的“双槌对击” “俯身拧腰”等动作,被赋予戏剧功能,成为推动剧情的叙事符号。嵌瓷、木雕、铁枝木偶等岭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和舞台设计,形成独特视觉标识。
2018年,《醒·狮》在上海演出并摘得荷花奖。“上海多元包容,但这样一部充满雄性荷尔蒙的作品,观众能否接纳?我们内心忐忑,结果大家很喜欢,给了我们之后的创作很大信心。”总编导王思思曾经求学于上海,每次带着新作见上海观众,“总是很亲切,莫名兴奋。”
2024年底首演以来,《英歌》已经演了52场,今年三进上海,在此竞逐荷花奖,并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是我们的福地,也是检验作品的艺术质量、市场反馈、观众口碑的绝佳平台。”总编导钱鑫说。
《英歌》
广州芭蕾舞剧院的芭蕾舞剧《家园》,以芭蕾为载体,诠释“湾区人共建家园”的奋斗精神。
舞剧将纽约唐人街与大湾区建设进行对照,把个体情感抉择融入时代背景之中。同时,创新融入粤剧水袖、南拳、英歌、舞龙、舞狮等岭南非遗元素,并将木棉花开、早茶市井等生活图景融入剧中。
“如今在大湾区,随处可见从海外归来投身湾区建设的赤子。”艺术总监邹罡和导演赵明一拍即合,决定排演《家园》。剧中有一幕男子群舞展现了建设之美,工人们在巨大的铁架上辗转腾挪,“铁架静止不动,做动作会相对简单,但赵导让架子流动起来,加大了难度,舞者们都戴着手套防滑。”编舞刘时凯说。
《家园》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杂技剧场《站台》,以“站台”为意象讲述人生故事,对失重、飞行、抛接、控制等杂技核心元素进行再创造,同时突破传统杂技边界,融合现代舞、戏剧、肢体剧元素,丰富意境和表达。
青年导演江雄来自上海。艺术总监吴正丹和上海也有很深的缘分,由她主演的杂技剧《天鹅湖》在上海演过三十多场,她还凭杂技剧《化·蝶》摘下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其他剧种,演员的一个眼神就能调动观众情绪,杂技演员连翻五周八周,只是博一声惊叹,走不到观众心里。”吴正丹认为,杂技不能单一追求技术,还要融入情感,赋予更多艺术性,“《站台》大胆往前走了一步,可能步伐太大,方向也不一定准确,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上海观众爱它。”
《站台》
岭南非遗表演零距离互动,10余家演艺机构参与推介
香港与澳门有三台剧目参演,风格各异却一脉相承,共同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多元共生、融合创新”的鲜明特质。
香港芭蕾舞团与香港管弦乐团联袂百位歌唱家带来的《布兰诗歌》与《最后的歌》,堪称重量级演出。
两部作品皆取材经典艺术IP,《布兰诗歌》以卡尔·奥尔夫为中世纪诗歌谱写的作品为蓝本,《最后的歌》灵感源自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演出中,环绕舞台的9米高台营造出修道院内景,在香港管弦乐团驻团指挥廖国敏的指挥下,上海过百位歌唱家登上高台演唱,营造出震撼的视听效果。
《布兰诗歌》
《最后的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实验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制作的广东话黑色话剧《唔讲得》。该剧改编自上海剧作家喻荣军的舞台剧《不可说》,围绕一对维系脆弱婚姻的脑神经科医生夫妇展开。
广东话版在保留主线的同时,融入导演胡恩威天马行空的想法,精心改编语言,加入广东话幽默元素,呈现笑泪交织的黑色幽默风格。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叶童与资深演员黄德斌领衔主演,二人虽是新搭档,但默契十足,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澳门滚动傀儡另类剧场制作的《虫虫的仓鼠》中,喻荣军与喻承恂父子联手,为故事注入家庭情感与生命智慧。导演林婷婷融合多种创新偶戏元素与多媒体技术,构筑缤纷童趣舞台世界,吸引孩子目光,让观众感受生命柔韧与美好。
《唔讲得》
《虫虫的仓鼠》
当粤剧《双绣缘》遇到昆曲《长生殿》,会碰撞出什么火花?9月14日在上海宛平剧院,文化周提前预热,将邀请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与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共话“南国红豆”与“江南兰花”的百年情缘。
广州粤剧院的李嘉宜、李伟骢和上海昆剧团的黎安、沈昳丽,将共话两大世界非遗剧种的未来创新,现场还将表演粤剧《双绣缘》选段、昆曲《长生殿》选段。
海报
此外,文化周特别策划了岭南非遗艺术街头展演,组织醒狮、英歌等极具岭南辨识度的非遗项目,深入上海各大展馆、核心商圈、学校美育空间、社区文化广场、周边古镇等,与市民零距离互动。
来自广州的“赵家狮”南国醒狮团、来自揭阳普宁的南山英歌队赴沪展演,两支队伍均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领衔,地道、火热的非遗表演将为上海市民带去浓浓的岭南味,为两地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为深化与兄弟省份的文化交流合作,拓展岭南文化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文化周还将整合这些岭南特色非遗项目,赴浙江南浔分会场举办岭南文化歌舞专场演出。
文化周还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设置“粤港澳大湾区特展展位”,举办专场“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推介会”,集中展示大湾区演艺事业和演艺产业的发展成果,推动大湾区优质文化产品与海内外市场对接。
参加宣传推介的演艺机构,包括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歌舞剧院、广东现代舞团、深圳歌剧舞剧院、广州市文化集团和星海音乐厅、友谊剧院、广州大剧院,来自香港和澳门的演艺产业代表机构也将到会。
10余家粤港澳具有代表性的演艺机构,会一同向海内外推介大湾区代表性剧目及品牌文化活动,助力湾区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演出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