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蔬果进城、工业品下乡……宜宾传化公路港让区域物流循环更顺畅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1 19:06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袁菡苓

在宜宾传化公路港的园区里,每天都上演着热闹的物流景象:来自云南的鲜花、贵州的辣椒刚卸下货车,就被麻利地分拨到前往各乡镇的配送车上;而从本地乡镇运来的新鲜蔬果,正整装待发,即将进入城区的商超货架……

这繁忙景象的背后,是宜宾公路港通过打造城乡配送货源交易市场、创新业务模式带来的新变化——曾经分散的货源与运力在此精准对接,不仅让场地“活”了起来,更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涨”了起来。

市场需求催生转变契机

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把发展镇域经济当作撬动乡村振兴、筑牢县域经济根基的关键抓手。宜宾公路港地处菜坝城市物流园区,距主城区仅5公里,离高速路进出口1公里,是宜宾市重要的物流枢纽。然而,随着发展,公路港经营团队也面临着“烦恼”:出租率长期稳定在高位,物理拓展空间逐渐吃紧。

宜宾传化公路港城乡专线示意图。翠屏区菜坝镇政府供图

与此同时,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宜宾作为四线地级市,位于川、滇、黔结合部,下辖3区7县,100多个乡镇分布零散,距离远,货物下乡一直是难题。公路港周边和港内的商贸市场里,建材、五金、小商品等货物要送到乡镇,往往得先配送到区县集货点,乡镇零售商再跑到县城取货,中转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不说,还容易出现货损。

更关键的是,城配车辆多分散在这些商贸市场周边,80余辆零散个体车辆长期处于“电话联系、随意停靠”的无序状态,不仅让商贸客户找车发货耗时费力,更因乱停乱放给城管和交管部门带来管理压力。城市配送能高效服务城区和县城,到了乡镇却“卡了壳”,港内商贸客户对城乡运力的需求愈发迫切,一条更顺畅的物流渠道成为共同期盼。

精准施策,打造城乡配送货源交易市场

“不能让资源闲置,更不能让货源跑了。”公路港团队联合车队负责人说,经无数次与乡镇配送车主交流,逐步激发起大家统一场地经营的意愿。结合政府对园区外乡镇货车的管控要求,团队果断决定腾挪盘点一期园区里仓库两侧闲置场地,规划出1800平方米专属场地,打造城乡配送货源交易市场。

从起初的几辆到十几辆,再到如今日均配送车辆近60辆,市场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及周边城市临界乡镇80多个的配送网络,最远里程达150多公里,部分车辆业务已延伸至云南普洱、昭通等跨省区域。在这里,货源信息实时共享,不同乡镇之间实现货源互通,货车司机随到随配,曾经分散的交易场景彻底升级为集中高效的市场模式。

业务创新显效,多方共赢促增长

货车司机李师傅是最早加入的一批,说起现在的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在外头找货,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经常装不满车,有时候半夜才能回乡镇。现在把车停在公路港,城区、园区到乡镇的货随时能接,早上来中午就能返程,踏实多了!”数据也印证了李师傅的感受:像他这样的城乡配送司机,日均配送效率提升了50%,空驶等待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1.5小时。

园区配送货物的仓储中心。翠屏区菜坝镇政府供图

这一创新模式的效益沿着产业链条层层传递:对城乡双向流通而言,既打通了城里货物下乡的“快车道”,又架起了乡镇农产品进城的“便民桥”;对港内商贸客户,直接对接配送运力减少中转环节,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对乡镇的零售商们,再也不用奔波到县城取货,货物能点对点直达,省心又省力;对城市管理来说,城乡配送车辆有了固定的“家”,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得到政府通报肯定。

通过港内港外线上线下宣传,“发货就到传化市场”的口碑逐渐传开,周边商贸批发市场货源持续向公路港集聚,不仅实现了港内外客户双向点对点服务,更促成商贸市场资源入港自由交易。

翠屏区菜坝镇发展镇域经济的路还在延伸,宜宾公路港的探索也没停下脚步。如今,它已成为菜坝镇撬动乡村振兴、夯实县域经济基础的支点。事实证明,通过业务模式创新搭建高效交易平台,既能激活物流要素活力,更能实现效益持续增长,让区域物流循环更顺畅。(叶昌荣)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