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房这件事上,横厅和竖厅的“世纪之争”从未停歇。有人被横厅的落地窗和“大平层”既视感迷得神魂颠倒,有人却因竖厅的“经济实用”咬牙下单,结果住进去才发现:横厅的“高级感”可能是个伪命题,竖厅的“省钱”背后藏着无数妥协。为什么老一辈总说“富不买横厅,穷不买竖厅”?这背后藏着多少家庭的血泪教训?
一、横厅的“面子陷阱”:富人买得起,但未必住得舒服
横厅,即客厅与餐厅横向一字排开,开间大于进深,常见于改善型户型。开发商的样板间里,横厅永远是“C位担当”——超大落地窗、通透采光、开放式布局,仿佛住进去就能拥有“人生赢家”的体验。但真实居住体验却可能让你怀疑人生:
1、南北不通透,夏天蒸桑拿,冬天冷热不均
横厅的致命缺陷是“南北不通透”。由于北侧常被卧室、书房占据,空气对流通道被堵死,夏天即使开窗也难有穿堂风,室内温度比同小区南北通透户型高2-3℃,空调必须24小时待命;冬天阴雨天则潮湿发霉,地板凝结水汽,老人孩子易感冒。一位横厅业主吐槽:“本以为买了‘阳光房’,结果成了‘蒸笼+冰窖’二合一。”
2、动静不分区,隐私全暴露
横厅的开放式布局让客厅、餐厅、厨房“一览无余”,房间与客厅距离过近。在房间休息时,客厅的电视声、厨房的炒菜声、家人的对话声清晰可闻;客人来访时,卧室的凌乱、晾晒的衣物甚至睡姿都可能被“直播”。一位二胎妈妈无奈表示:“孩子在卧室写作业,客厅的喧闹声让他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横厅的‘通透’成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3、装修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
横厅面积大,装修费用比竖厅高30%以上,且设计复杂,需专业设计师规划。更扎心的是,看似宽敞的空间实际利用率极低——客餐厅连成一片,家具摆放稍有不慎就显杂乱,想划分出书房、儿童区或收纳空间?要么牺牲通透感,要么直接变成“杂物堆放角”。一位横厅业主自嘲:“花了50万装修,结果家里像样板间的‘廉价复刻版’,连个放行李箱的地方都没有。”
二、竖厅的“穷人陷阱”:省钱一时,憋屈一世
竖厅,即客厅与餐厅纵向排列,开间小于进深,是传统户型中的“经济适用款”。刚需家庭往往因其“总价低、功能全”而心动,但入住后才发现:竖厅的“省钱”是场“慢性自杀”。
1、采光差,白天也要开灯
竖厅的进深大、开间小,采光面仅集中在客厅一侧,白天光线斜照,室内亮度不均,靠近内侧的房间常年昏暗。一位竖厅业主描述:“下午3点后,客厅就得开灯,否则连报纸都看不清;卧室更是‘暗无天日’,晾衣服都得拿到阳台,否则三天都干不了。”
2、空间狭长,动线混乱
竖厅的“纵深感”让空间显得逼仄,沙发与电视距离过近,观看体验差;家具摆放稍有不慎就会堵塞动线,比如从厨房到餐厅要绕过沙发,从卧室到客厅要穿过狭窄的走廊。一位三口之家业主抱怨:“家里来客人时,连转个身都困难,更别说让孩子跑跳玩耍了。”
3、改造难度大,预算超支
为改善采光和通透感,竖厅业主常需砸墙、拆隔断、换大窗户,但承重墙限制多,改造空间有限。一位业主算了一笔账:“本想省点钱买竖厅,结果装修时拆墙、换窗、买灯具花了10万,比横厅的装修费还高,最后家里还是又暗又挤。”
三、横厅与竖厅,到底该怎么选?
“富不买横厅,穷不买竖厅”并非绝对真理,但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户型选择需匹配家庭需求、生活习惯和预算。
选横厅的3类人:
追求“社交型”居住体验,喜欢开放式布局、经常在家待客的家庭;
预算充足,能接受高装修、维护成本的改善型购房者;
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小,对通风需求不高的地区(如部分南方城市)。
选竖厅的3类人:
刚需家庭,注重功能分区明确、私密性强的传统户型;
预算有限,希望降低装修和改造成本的购房者;
家庭成员较多,需要独立空间(如老人房、儿童房)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