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察 | 自然景区叫停“付费插队”背后:游客的“不公平感”到底来自哪里?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1 16:01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本文转自: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试运行33天后,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在一片争议声中叫停了VIP“优速通”服务。

  9月3日晚,恩施大峡谷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2025年8月1日开始,公司在恩施大峡谷景区推行了VIP‘优速通'试运行服务。该服务试运行以来,受到广大游客及网民高度关注,根据广大游客和网友的意见建议,我公司决定即日起暂停VIP‘优速通'服务。”

  事实上,关于“优速通”,很多人并不陌生。对迪士尼、环球影城来说,它几乎是标配,而且卖得也不便宜。为何同样的商业模式被移植到了恩施大峡谷就行不通了?游客的“不公平感”到底来自哪里?

图源:恩施大峡谷景区微信公众号

  想提升旅游体验,却靠“优速通”?

  恩施大峡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落脚于 “北纬30度”,拥有“世界地质奇观东方科罗拉多”之美誉。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原始古朴,是世界上唯一的“地缝—天坑—岩柱群”同时并存的复合型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馆”,云龙地缝被称“地球最美丽的伤痕”。

  2010年10月,恩施大峡谷正式对外开放。最近几年,恩施大峡谷旅客数量迅速攀升。根据恩施文旅局官方数据,2024年,恩施大峡谷年度游客量首次突破200万大关。今年“五一”期间,恩施大峡谷景区最高日接待量达2.7万人,破历史单日接待最高峰。在今年暑期,根据景区公布的数据,恩施大峡谷接待游客量超过了65万人次。

  游客人数的持续攀升,也让不少游客反映旅游体验变差。在社交平台,不乏对恩施大峡谷旅游体验的吐槽,主要包括“排队久”“门票贵”“路线规划不合理”“商业化严重”等等。

  8月初,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的投资管理方恩施旅游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推出“优速通”的信息。它的核心卖点是“尊享快速通行”,即让游客告别排队烦恼,包括地面缆车、客运索道、接驳车等在内的快速通行。该“优速通”成人票价680元,儿童票价580元。

  然而,恩施大峡谷的“优速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被指“不公平”。

某社交平台的吐槽帖

  “付费优先”很常见,恩施大峡谷为何“抄错作业”?

  记者梳理发现,争议主要聚焦在两点,一是景区清楚游客的痛点,但是为何不去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反而变相鼓励付费插队,违背公平原则?

  “优速通”服务,说得更通俗易懂一点,就是“付费优先”。除了游乐园,生活中也不乏实例,比如机场安检的“头等舱通道” 、医院的特需门诊、银行的VIP服务等等,它们的底层逻辑,其实都一样:为有能力支付溢价的客户,提供时间效率和更多便利。

  首先,对于已经购买“优速通”服务的消费者,如果投入和收获相对成正比,那么大家通常默认为相对公平,但恩施大峡谷精准打翻了那杆“公平秤”。

  在票价上,680元的优速通,包含了370元的恩施大峡谷“大联票”的价格,这也意味着,实际快速通道服务的附加值为310元,几乎等同于门票本身。不低的费用,却仅获得交通工具的优先乘坐权,性价比备受质疑。

  除此之外,大多游乐园“优速通”的价格,其实并不是固定的一口价,会根据客流密度、季节高峰等因素灵活调整。比如,北京环球影城优速通价格区间为400元-1800元,上海迪士尼尊享卡的价格区间在360元-2500元之间。相较于475元-799元的基础门票,高峰期的优速通价格甚至达到门票价格的2-3倍。

  另外,在优速通模式的设置上,恩施大峡谷几乎原样照搬了乐园的收费框架,却未复制其成熟的运营底色。举例来说,迪士尼有一项服务叫“VIP导览”。只要买了这项服务,就会有一位专属工作人员带消费者玩转各种项目。不用去排长队,取而代之的是员工通道、特殊电梯等“隐藏入口”。而恩施大峡谷景区既未优化动线缓解普通游客的排队焦虑,也未将优速通通道与常规队列做视觉隔离,这样的模式也被不少游客认为是“变相鼓励付费插队,违背公平原则”。

图源:恩施大峡谷景区微信公众号

  自然景区VS人工设施,属性决定价格差

  争议的第二点是,自然景区与游乐设施属性不同,照搬游乐园的收费框架,是否公平合理?

  主题乐园的“优速通”服务于更多人造项目体验,而自然景区的核心资源是共享型地貌景观,在自然风光大家肉眼可见的情况下,并不存在需要减少排队时间就可以多玩几个项目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也明确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

  在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常年“人满为患”的另一面,则是这类主题乐园高昂的建造成本。上海迪士尼一期工程建设成本达340亿元,北京环球影城一期工程的建造成本更是达到了460亿元。

  相比而言,自然景区的投资小得多。以恩施大峡谷为例,根据其运营方鄂旅股份官网公布的信息,其客运架空索道投资1.3亿元。根据恩施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的数据,恩施大峡谷另外一个重要旅游项目地面缆车,总投资1.66亿元。据《中国旅游报》报道,恩施大峡谷景区的主要投资方恩旅集团,自2011年进驻以来,累计投入近20亿元。

  “山川、湖泊等自然资源或者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公共属性,是公共资源,而且它们具有天然垄断属性,即全天下‘独此一份’,这些资源用来发展旅游业,需要保障旅游的公平性。”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表示,这类景区不但不应在既有票价内增加隐含消费,层层加价,其现有票价如果需要涨价,还必须召开听证会。

  业内人士指出,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每一位游客都能获得符合预期的体验,是所有景区运营方必须面对并破解的长期课题。真正的运营平衡,不在于尽可能多地出售“优先权”,而在于科学控制服务容量、动态管理客流,让付费服务真正成为消费体验的有效升级。

  (文章部分内容综合中国新闻周刊)

责编:杨凯
审签:辛然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