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文学爱情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1 16:01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爱情并不是文学书写的唯一主题,也不是文学书写的终极目标,大部分爱情文学的价值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在于超越爱情的那一部分。



爱情是人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它和社会文明高度相关,大多数经典的爱情故事,基本发生在同一时代相对文明的群体中,在自我意识麻木的人群中很难滋生爱情,起码这样的爱情很难进入有价值的文学书写。

我们看看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爱情,多数发生在才子佳人身上,这些人都是自我意识处于觉醒状态,人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有着知识分子的文明印记。比如《白蛇传》里的许仙是医术高超的郎中,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书生,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诗人,在大观园海棠诗社里,贾别号怡红公子,林别号潇湘妃子。

黄梅戏《天仙配》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在当地的民间传说里,主人公董永是一名秀才,黄梅戏编剧陆洪非和班友书为了艺术效果,将他的身份改成了农民。在农民中间能产生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吗?这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社会文明,而不同的社会文明决定着爱情的形态。我个人觉得,从某种程度来说,爱情是“文化人”或者“知识分子”的事情,他们有推演这种个体精神活动的自觉。

我家处在陕西秦岭山中,属于中国最底层的农村,我的父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基本没有上过学,大部分都是文盲,他们好多人接受的是“父母之命”,从揭开红盖头的那一刻才正式相识,所以那时候的“爱情”形态只有婚姻。

我的哥哥姐姐那一代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他们到了成家立业之年刚刚进入改革开放,他们接受的是“媒妁之言”,我记得很清楚,我的大姐小姐都是经过媒人提亲而结婚的。不过那时候在结婚之前,要经过“上门”“看家”“订婚”等一系列考察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考察双方的家庭情况,也给男女双方留下了产生爱情的机会,所以这时候的婚姻是有选择空间的,从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意识的反映,慢慢接近了爱情的本质属性。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通过考学改变了身份,走出了偏僻落后的农村,接受了城市文明或现代文明的洗礼,我们恋爱的目的虽然还是婚姻,但是已完全进入了自主选择的境界,或者说是“自由恋爱”时代。

从上边的经历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爱情的审美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我的父辈那里,根本没有所谓的爱情可言,男女结合只为了维系一段婚姻而已。到了我的哥哥姐姐们那里,随着个性思想的解放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有了情感的诉求和自主选择的意识,结婚的目的变成了过上富足而幸福的生活。



到了我们这些相对年轻一代,不仅有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的评价,而且把爱情的目的不再固定在婚姻,也就是说结婚必须为了爱情,而爱情不见得就是为了婚姻,这时候的爱情的成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爱情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或快餐式的特征。这给现实题材的爱情文学书写造成了极大的难度,主要原因是缺少那种九曲回肠、缠绵悱恻、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故事原型。

很直观的几个例子,如牛郎和织女被拆散以后,虽然每年只有七夕一天才能鹊桥相会,但他们依然能默默坚守;如在半个世纪前通信还不发达,恋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实现,尤其在没有电话没有手机的情况下,约会变得相当困难并充满了不确定性,明明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却因为种种意外,比如错过了班车,比如被父母扣留,比如有意爽约,直到“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苦苦等待也未见到心上的人儿。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使得往日那种守候、等待、纯粹、缠绵的爱情不再成为可能,琼瑶笔下的聚散两依依,爱德华八世为了辛普森夫人的爱而退位,美人鱼为了拯救她所爱的王子献出生命,这些爱情故事在现实中差不多绝迹了。

书写的困难造成了爱情文学的衰弱,这么多年了,读者很难读到当代作家创作的经典爱情,因而缺少爱情的熏陶和洗礼,所以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缺少爱情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时代。

不过,社会越是缺少什么,文学就应该补什么,这才是文学的光芒所在。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我们一起摇太阳》,讲述两个年轻人在抗击病魔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这不仅给苦苦挣扎的人们提供了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气,也让人们重新看到了爱情的曙光。

这就有一个悖论,为什么社会如此文明、个性如此张扬的时代,反而无法孕育经典的爱情呢?我个人认为,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导致爱情被物化了,当代人的爱情里充斥着金钱的气息,或者说偏离了精神而具有了物质的属性。这好比爱情本来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光,如今却被装在一个坚硬、冰冷、具体的容器里,并紧紧地拧上了盖子,像套上了一副厚重的枷锁。

好在爱情并不是文学书写的唯一主题,也不是文学书写的终极目标,像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一样,除了纯粹的言情小说和爱情诗歌以外,大部分爱情文学的价值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在于超越爱情的那一部分。



比如刚刚说的《天仙配》,通过爱情深刻反映了“不越雷池”的封建等级思想对人性的压榨;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悲惨的爱情批判了时代对个性的束缚,歌颂了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比如《魂断蓝桥》,不只是凄美的爱情故事,更为了控诉战争毁灭了人类的一切美好。

其实,没有爱情的文学是不完美的,缺乏爱情的人生是无趣的,不相信爱情的社会是不正常的。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场想谈的爱情,爱情永远都是我们人类的情感之光,会不会爱,怎么去爱,很久以来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因素,未来也是区别于AI的重要标识。所以,当爱情敲门的时候,那就把门好好地打开吧。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