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外国语学校罗勇杰:用“325课堂”让数学有温度,让成长被看见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11 09:14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罗老师,我中考数学考了112分!要是没有您当年没放弃我,我可能早就讨厌数学了。”2023年的夏天,一条来自往届毕业生的报喜消息,让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的数学教师罗勇杰红了眼眶。这个瞬间,不仅是学生学业突破的见证,更是他14年教育生涯中,“以生为本”理念最生动的落地。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近这位深耕小学数学课堂的“引路人”,听他讲述与教育、与学生、与武侯外国语学校的故事。

罗勇杰

缘起:恩师照亮前路,武侯外国语学校成“扎根之地”

“我求学过程中遇到过好几位好老师,他们不仅教我知识,更让我明白‘教育是点燃,不是灌输’。”回忆起选择教师职业的初心,罗勇杰的语气里满是感恩。学生时代,恩师们的耐心辅导、真诚鼓励,让他看到了教育的崇高——能亲手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见证他们从懵懂走向成熟,这种“立德树人”的成就感,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替代的。

2015年,罗勇杰来到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一待就是9年。“这里的‘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他坦言,学校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3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他“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想法不谋而合;而70%以上学生考入省级重点中学的教学成果,更让他看到了专业成长的可能。更让他动容的是学校的团队氛围:“我们常说‘互帮文化’,其实就是一家人——备课遇到瓶颈,同事会主动分享经验;班级管理有难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破局:“325课堂”让数学不再“冷冰冰”

“很多孩子觉得数学难,是因为课堂太枯燥。”作为西校区数学教研组长,罗勇杰一直在探索让数学“活起来”的方法,而学校的“325高效课堂”,成了他的“教学利器”。

这套模式的核心,藏在“3、2、5”三个数字里:课前3分钟,用旧知识搭桥,帮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课中至少2次活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轮番上阵,让学生从“听”变成“做”;课后5分钟,梳理知识、联系生活,强调“唯我所学,为我所用”。

“就拿‘百分数应用题’来说,我不会直接讲公式。”罗勇杰举例,课前3分钟,他会让学生分享“超市打折”的经历,把数学和生活挂钩;课中,他会设计“小组购物模拟”活动,让学生计算不同折扣下的花费,在实践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课后5分钟,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百分数规划零花钱”,让知识真正“用起来”。

这种模式的效果立竿见影:曾经上课走神的学生,开始主动举手提问;原本害怕数学的孩子,会拿着自己的解题思路找他讨论。“最开心的不是学生考了高分,而是听到他们说‘期待上数学课’。”

坚守:让每个孩子“被看见”,是教育的底色

“优秀教师”的称号背后,罗勇杰最看重的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对每个学生的责任。他的教育理念很简单:“以生为本,塑造健全人格。知识会忘,但做人的道理、思考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在他的课堂上,没有“差生”,只有“不同的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他会设计“探索性任务”,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会准备“基础任务卡”,帮他们一步步建立信心。“有个孩子曾经数学只能考60分,我发现他喜欢画画,就让他用画图的方式理解应用题。慢慢地,他不仅成绩提上来了,还成了班级的‘解题小老师’。”

他还会把每个学生的优点记在心里:“小明今天主动帮同学讲题,要表扬;小红这次作业书写进步了,要肯定。”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流水线”,而是“慢功夫”——“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相信‘每天进步一点点,人人都会更优秀’。”

展望:做“带温度的教育”,盼武侯外国语学校成西部标杆

谈及未来,罗勇杰的目标很清晰:“继续打磨课堂,让更多孩子爱上数学;做好教研,帮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不辜负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信任。”

而对于他扎根多年的武侯外国语学校,他也有一份期待:“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也见证了无数学生的蜕变。希望学校能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区域引领,变成成都乃至西部民办教育的标杆,让更多孩子在这里遇见好老师,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罗勇杰提到了他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大事,素养高于能力。”或许,这正是他14年教坛坚守的初心——用小事积累温度,用素养照亮学生的未来。而这份初心,也正是教师节里,最动人的“教育答卷”。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