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银川日报
银川市特教中心老师韩乐
学生爱“告状”
作者:李姝
走进银川市特殊教育中心,老师们正有序地组织孩子们开启新一天的学习。由于这里的孩子普遍存在智力缺陷、发育迟缓,因此照顾这些孩子需要格外耐心,今年27岁的韩乐,在这里做得从容自如。
韩乐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23年考入银川市特殊教育中心。在此之前,她已在特殊教育机构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韩乐从未想过离开这个行业:“上大学时,我就对手语、盲文和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后来在实习中发现,这些孩子虽然智力发育迟于普通孩子,但他们依然保有孩子特有的单纯和可爱。”
刚带一年级时,韩乐的班级里有十几名9岁到10岁的孩子,他们中有孤独症、唐氏综合征患儿,普遍存在智力缺陷。课堂上纪律松散,学生随意走动。韩乐耐心地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渐渐地,她发现开始有学生来“告状”了:“老师,他乱走动”“老师,他不站队”……这些“小报告”让韩乐深感欣慰,“这说明孩子们开始分辨对错,认知能力在提升。”
智力缺陷常伴随语言障碍。有个孩子刚来时,一句话只能勉强吐出一个字,模仿说话最多不超过三个字。如今在韩乐的耐心引导下,他已经能跟着老师读句子、读课文。
这里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平时依赖家长较多,导致专注力和反应能力偏弱,往往老师发出指令后,孩子仍然一动不动。但有一个不会说话、个子小小的男孩却格外细心,他会留意每个同学的书包和衣服,每天放学早早等在门口,主动帮大家拿东西。见证孩子们从自我封闭到学会观察周围、体贴他人,韩乐感到特别高兴。
韩乐的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有一次上绘本课,一名男孩对内容不感兴趣,参与度很低。韩乐正在发愁时,男孩突然冒出一句宁夏方言,韩乐灵机一动,也笑着用方言回应他。男孩顿时来了精神,开始认真听课。从那以后,无论在课堂还是校园里,韩乐见到他都会用方言聊上几句。
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看在眼里。上学期末,一位家长突然来到学校,特意为韩乐送来一面锦旗。这位家长的女儿身材高大,有一定认知能力,但情绪不稳定,常常提出诸如“太阳是什么颜色的?”“秦腔是什么颜色的?”等问题,每一次,韩乐都认真回应,从不敷衍。韩乐坚定地说:“这些孩子同样需要教育和引导。我是一名专业的特教老师,有责任为他们撑起一把伞。”
本报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