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蝴蝶兰这事儿,我之前也算踩过不少坑——明明按“见干见湿”浇,还是烂根;好不容易控制浇水,根又空得像晒干的萝卜条;有时候叶子挺绿,就是不抽花梗,急得直挠头。直到试着用“无孔杯闷养”大半年,嘿,根系居然养得又粗又绿,跟小肉虫似的扒着杯子壁,连以前总犯的烂根毛病都没了。
我家在北方,冬天暖气一开,湿度能跌到30%以下,摸门把手都静电“啪”得疼,蝴蝶兰的根在这种环境里,以前动不动就干得发白,浇点水又怕积着烂。无孔杯这招妙在哪儿?其实就是给根造了个小“湿度棚”——杯子没孔,水苔的潮气散得慢,但底部垫了火山石或者大颗粒树皮,又不会真的积水,等于给根找了个“干湿平衡的小房子”。蝴蝶兰的根本来就是“气生根”,得呼吸也得沾点湿气,这杯子刚好卡中它的“舒服区”,能不爆根吗?
容器我没特意买,就用喝奶茶剩下的无孔杯,400ml装小棵苗正合适,大点儿的就换吨吨杯——反正奶茶杯扔了也是浪费,变废为宝多好。
植料我没全换,原盆的水苔加了点新树皮,底部垫陶粒占1/4高度,再把根裹着水苔塞进去,最后用大颗粒水苔铺面,看着还挺整齐。
其实植料不用追求贵的,只要透气又能保点湿度就行,毕竟根要的是“能呼吸的湿润”,不是“金贵的包装”。
浇水我还是懒,一周浇一次,有时候忘性大拖到10天,但会盯着根看——根发白了就赶紧浇,要是还绿着就再等等。
以前总怕浇多,现在无孔杯里的水苔干得慢,反而不用天天盯着;再说了,蝴蝶兰其实没那么娇贵,晚个两三天浇,根也不会立刻出事,反而逼得根往下扎着找水,更壮实。
肥我用花多多1号,稀释2000倍,一个月浇一次——薄肥这事儿真得记牢,蝴蝶兰的根跟嫩豆腐似的,浓肥一浇就烧,跟人喝浓盐水一样难受。
10月之后换花多多2号催花芽,有时候20天一次,就想早点看花苞;其实催花芽不用急,只要温度保持18-28度,冬天南阳台全日照,夏天遮50%的光,再给点磷钾肥,自然就抽梗了。
养蝴蝶兰这么多年,终于摸明白一个理儿:不是花娇气,是咱们没找对它的“舒服点”。无孔杯闷养看着冷门,实则刚好解决了北方干燥环境里的“保湿度”和“防积水”矛盾——给根造个小环境,让它既能呼吸又不缺水,可不就养出“爆根王”了吗?
你要是也在北方养蝴蝶兰总出问题,不妨试试这招,说不定能少踩点坑,多看看满杯的绿根,比开了花还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