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装修最怕的不是没钱,是装完发现“这地方根本用不上”——比如硬隔的次卫全年落灰,封闭书房门都没开过几次,复杂电视墙擦灰能擦到崩溃。但杭州这个89㎡的独居房,刚好把“没用的”全换成“常用的”,装出了连猫都愿意赖着不肯走的舒服劲儿。
你想啊,独居的人要双卫干嘛?
不如拆了次卫合进厨房,做个全开放的厨房——做饭时能看到客厅的阳光,猫趴在餐桌边盯着你切菜,连油烟都跟着变温柔;书房不用关门,跟客厅打通,办公时抬头能看见阳台的绿植,朋友来玩时,一个在厨房煮奶茶,一个在书房翻杂志,不用扯着嗓子喊“我在厨房呢”,这种“看得见的互动”比隔堵墙暖多了。
玄关的设计也特聪明——原来没有完整玄关,就用厨房和次卫打通的空间做了下沉落尘区,左边矮柜放常穿的鞋,右边高柜塞伞、快递盒这些杂物,进门换鞋不用弯腰翻鞋柜,踩进下沉区就像“回家的缓冲带”,比堆一堆鞋架的玄关清爽100倍!还有电视墙的满墙柜,没做全封闭,留了几个开放式隔层放香薰、多肉,既藏起换季衣服,又露得出喜欢的小物件——独居的人不就想要“藏得住乱,露得出爱”吗?
主卧的改动更戳心——缩了点过道面积,把次卫门洞平移,主卫做了干湿分离还加了洗烘一体机,洗衣服不用跑阳台;衣柜用折叠门,卧室小的话平开门会挡路,折叠门一推就开,拿睡衣不用挤,细节里全是“为自己着想”。
床头的木饰面护墙没做花里胡哨的造型,就是简单原木色,搭配浅色床品,晚上开隐藏灯带,连影子都软乎乎的,这样的卧室谁不想多睡半小时?
其实“减法设计”根本不是“少放东西”,是“减掉没用的功能”——你不会天天用次卫,就换成厨房的空间;你不会天天关书房门,就做成开放的;你不会天天擦复杂电视墙,就做满墙柜藏杂物。很多人跟风装“网红设计”,结果装完发现“好看不好用”,但这个房子不一样,每一寸都“被用到了”:阳台纳入室内装隐形晾衣架,不挡光还能晒衣服;书房整墙柜装得下书、猫罐头、充电线;餐边柜连餐桌,放得了碗碟也放得了咖啡壶。
现在年轻人选独居不是孤独,是想“按自己的方式活”——早上在开放厨房煮溏心蛋,香味飘到客厅;下午坐在书房地毯上,边撸猫边改方案;晚上窝在客厅矮沙发上,看剧时伸手就拿到零食。这房子没有“为客人准备的房间”,没有“没用的装饰”,每样东西都“刚好”——冰箱刚好放下一周食材,衣柜刚好装下四季衣服,沙发刚好能蜷着看剧,连风穿进来都带着温柔。
你有没有过装修踩坑?
比如做了双卫从不用,买了大沙发占地方,装了复杂吊顶积灰?
其实最好的装修就是“把空间还给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住的。
就像这个杭州的房子,没有华丽装修,没有昂贵家具,就是原木、棉麻、绿植,阳光照进来时连猫都愿意躺在沙发上打盹,这样的独居生活,谁能说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