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历久弥新,跨越千年依然能给我们提供精神指引。上久楷本季延续这一哲学理念,再度从庄子智慧中汲取灵感,将东方哲思融入当代设计语言。9月8日,在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的舞台上,这场跨越千年的哲思“对话”上演——上久楷2026春夏系列正式亮相。
本系列以庄子《山木》篇为灵感源泉,设计师边惠中以“乘道德而浮游”为精神主线,将千年前的哲学思考转化为当代服饰语言,演绎庄子思想中深邃如海、奔放如风的境界。《山木》篇提出,人若拘泥于“材”与“不材”的二元对立,便容易陷入困境;唯有超越功利性的“用”,方能抵达“浮游乎万物之祖”的自由。这一哲学理念在本系列中得到了具象化的时尚诠释。
在“材与不材之间”,找寻材质的多面自由
庄子于《山木》篇中以散木因“不材”得享天年为例,阐明事物因时空、环境之异可呈现不同功用与结局,深刻揭示其多面性。他提出“无用之用”的哲学观念,主张人应以自然之态应对世事变迁。边惠中受此启发,认为这一思想核心在于追求动态平衡、顺势而为。通过“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思考,以及“安时处顺”的处世智慧,引导人们在复杂环境中寻得立足之地,以谦卑姿态顺应天道自然。本系列设计将这一东方哲学思考融贯其间,传递出其深邃意境。
本次发布涵盖成衣与礼服两大主线,其中成衣系列近三分之一的款式采用两面穿设计,以可转换的穿着方式具象映射庄子“材与不材之间”的辩证思维,体现破除执念、自在转换的生命智慧,实现服装与人的天人无界、自由律动。此外,材质分层织造以及未完成感同样是本季重点,系列以“未完成感”打破完美主义的桎梏,这种未完成之美体现在刻意保留的衣缘毛边与虚实相生的刺绣笔触中,隐喻生命本质的过程性与开放姿态,让我们感受到庄子哲学中那份超越世俗的自在与洒脱。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进”:时尚的应变之道
在设计语言上,本系列通过贴绣、钉珠等多种工艺重新诠释宋锦的当代魅力,拓展了宋锦的包容性与可塑性。钉珠与蕾丝装饰皆以“山”为原型,辅以祥云、海浪与水纹等自然元素,既呼应庄子“万物一体”的哲学观,亦暗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布局气韵,赋予服装以流动的山水意境与灵动气息。这些细节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的致敬,更是对东方写意美学的当代转译,传递出超然物外的时尚态度,而栀子白、草木绿等用色则隐喻了隐逸山海、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
承接这种设计哲学,刺绣工艺成为表达自然意象与时空对话的重要媒介。本次,上久楷携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将苏绣邹氏“滴滴针法”与法绣绣片同台呈现,以非传统的针法语言勾勒山河树木的自然意象。滴滴针法巧妙利用丝线的天然光泽,在虚实变幻间重塑树木斑驳的肌理,为东方美学表达开创了全新维度。 这种融合既体现了中西技艺的交汇贯通,也展现出“一龙一蛇”般灵动多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呼应了庄子“一龙一蛇,与时俱化”的哲学智慧——不拘于定法、不固于形制,如龙蛇般隐现自如,在收放变化中达成技艺与意境的浑然统一。
“乘道德而浮游”:面料中的逍遥之境
在面料创新方面,本系列突破性地采用分层织造技艺,将典雅宋锦与轻盈纱质进行混纺融合。 这种材质对话不仅拓展了面料的表现维度,更通过虚实相间的设计语言,隐喻自我边界的消融与重构,将自然意象转化为可穿戴的诗意哲学。这一创新尝试既保留了宋锦的华美底蕴,又注入了现代风格中的渐变层次。
其实,分层织造技术并非孤例,近年来,上久楷设计师团队以“穿越时空的对话”为灵感,持续推动面料品类的多元发展。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表示,在坚守以宋锦为核心特色的同时,上久楷不断丰富其他真丝及混纺面料品种,更将香云纱与宋锦的纹样进行解构融合,从而为非遗传承开辟出新的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久楷重点开发的暗纹宋锦面料,不仅易于日常搭配,更适用于多样场合。商业方面,上久楷不仅是国礼宋锦“天花板”,更屡屡成为春晚主持人定制服装供应商,频繁被杨幂、赵雅芝等明星私服打卡,品牌影响力与高端形象持续提升。
这种既坚守文化根本、又拥抱当代创新的发展路径,恰与东方哲学中的深邃智慧不谋而合。庄子所言的“材与不材之间”,揭示了超越二元对立的生存哲学。在效率至上的当代,它提醒我们要以柔韧的姿态应对社会的评判体系,在竞争与躺平之间找到自洽的生存缝隙。而当我们进一步追溯庄子“乘道德而浮游”的思想,它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以心灵之“游”超越非此即彼的桎梏,如宋锦与轻纱分层织造般既承载文化之重、亦飘逸于时尚之轻。上久楷的面料创新,恰是以织造诠释了这一哲学——在经纬交错间既成其“材”,亦显其“不材”;既立足于东方审美之根,又蕴含于国际潮流之中,最终实现非遗文化的自如流转。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