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看中国⑪ | 江苏昆山:在“昆曲故里”遇见百戏之美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9 12:02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一方舞台,纳九州千古韵;一座城市,观百戏八方音。9月8日,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式在昆山启幕。昆山,“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自2018年以来,已举办七届百戏盛典,全国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此实现“大团圆”,打造了戏曲事业“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全国性标杆平台。



9月8日,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式在昆山启幕。 李阳 摄

今年的百戏盛典,于8月29日至9月20日举行,将展演来自全国31个剧种、53家剧院团的107个剧目。随着文旅势头火热,百戏盛典活动安排呈现出市场化、年轻化、国际化、品牌化、生活化、数字化的特点,百戏盛典已成为我国传播戏曲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闪亮品牌。


9月8日,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式现场座无虚席。李阳 摄

守正创新

从经典展演到持续性生态培育

武戏精湛的京剧《金沙滩》,腔调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扈家庄》,唱词中充满悲愤和无奈的昆曲《林冲夜奔》……“百戏盛典真是越办越好,今年武戏特别多,更加精彩!”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式演出后,85岁的成都老戏迷蔡志雄感慨万分,这已经是他第五次“打飞的”来昆山参加百戏盛典活动。

本届百戏盛典汇聚全国31个剧种、53家剧院团的107个剧目,共计8台大戏、31场折子戏等39场演出,3000余名演职人员,涵盖老、中、青三代艺术人才。其中,36位“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领衔献艺,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参演。


开幕式演出中,各位艺术家各显绝活,南北剧种交相辉映。 李阳 摄

活动期间,共设置开闭幕式、全国戏曲演员会演(武戏)、优秀剧目邀请展演、戏曲座谈活动、濒临失传剧种保护和传承专项活动等五项主体活动,以及戏曲推介交流活动、“看百戏、游江苏”戏曲之旅、戏曲百戏博物馆主题展、百戏国潮生活荟、戏曲数字化推广等五项延伸活动。

戏曲推介交流活动中,有约50家院线、100家院团、200个剧目参加,发布2024至2025年度戏曲演出相关榜单,为优秀戏曲剧目搭建演出交易平台。全国戏曲演员会演(武戏)中,则继往年的生、旦、净、丑会演之后,以“武”会友——从全国遴选出20名武戏演员,每人演绎2个折子戏,组台10场演出。

同时,组织2024年、2025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48名,演出15场折子戏组台。为引导戏曲院团丰富创作路径、节约创作成本、积累创作成果,今年还从2020—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创作优秀案例中,遴选出50个“十佳案例”、30个“优秀案例”,在开幕式上进行了成果发布。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在苏州昆山成功举办六届,先后组织全国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实现“大团圆”。 图源:昆山市融媒体中心

百戏盛典在昆山举办六届以来,先后组织全国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实现“大团圆”,展示了戏曲艺术守正创新的优秀成果和戏曲人才薪火传承的蓬勃风貌。参与演出单位达494家,演出295场,演出剧目606个,演职人员超过1.8万人,各社交平台累计播放量超35亿次。眼下的百戏盛典,早已超越“艺术展演”的单一属性,而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戏曲传承从“一次性经典展演”到“持续性生态培育”的新通道。

惠民利民

让戏曲艺术“飞入百姓家”

9月2日,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一级演员、金桂表演奖得主、傅派花旦谢莉莉在昆山梁辰鱼昆曲剧场演出越剧折子戏《情探·阳告》;9月4日,冯冠博、傅希如、张欢、张璇四位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带来《游龙戏凤》等京剧经典选段……“家门口就能欣赏如此高水平的演出,不仅直面感受了中式美学,更理解了什么是东方式情感表达。”昆山本地观众刘女士说。

据了解,今年的演出剧目涵盖生、旦、净、丑各行当,经典传统剧目与优秀新创剧目交相辉映,流派纷呈,文武兼备,既有大众较熟悉的京剧、越剧、昆剧、楚剧、婺剧等剧种,还有山西大同耍孩儿、广灵大秧歌等濒临失传剧种。


期间举办“百戏国潮生活荟”,推出百戏电影、百戏秀、百戏咖啡、百戏文创等活动。李阳 摄

演出场所也突破传统剧场的舞台,延伸至文博场馆、高校、历史街区、集宿区等多元场景,推动戏曲艺术融入百姓烟火生活。依托国内首座戏曲主题博物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举办“一枝独秀 两岸同缘——昆曲艺术藏品展”等,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中体验戏曲之美。今年的39场演出,22场将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梁辰鱼昆曲剧场等传统剧场举行,实行票务销售;而另外17场则创新设置在周庄古镇、昆山杜克大学剧场、亭林园古戏台等文化地标,打造7个开放式小剧场,免费预约观看。

“近年来,聚焦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昆山不断探索‘昆曲+’新路径,推动小剧场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全市累计建设28家集昆曲艺术导赏、演出分享、传播普及于一体的‘江南·昆曲小剧场’,真正实现‘转角都是戏、移步皆有韵’的城市戏曲新格局。”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昆山还联合喜马拉雅开设“雅韵昆山”官方电台,向全球讲述昆曲故事。

此外,本届百戏盛典积极推进戏曲数字化传播。依托周庄数字梦工厂,合作推进戏曲数字化项目,将推出4部百戏AI宣传短视频;在B站、优酷建立了“百戏盛典云剧场”,汇聚320多部剧目;通过与江苏有线、文艺中国等平台合作,开展线上直播,打破地域限制,让戏曲艺术覆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跨界融合

“百戏+百业”定义“新国潮”

古桥畔、水岸边,在昆山正仪老街,每天都有戏曲精彩上演,从莆仙戏《胭脂铺》到滇剧《王佐断臂》,从湘剧《描容上京》到黄梅戏《天仙配》……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启幕,正仪老街作为分会场同步开启了“百戏戏曲月”。

8月29日起,为期2个月的“百戏”市集“鹿埜游园会”,也在正仪老街“开市”。市集以《牡丹亭》“寻梦”为故事主线,游客可化身为“寻梦人”,在戏曲百戏博物馆西部书苑、君子亭等实景场地中探索,与扮演杜丽娘、柳梦梅等角色的NPC互动,解开戏文谜题,收集主题印章,解锁杜丽娘的“信物”。互动中,游客还能学习昆曲的“摊手、点颐、眉欢”三式动作。

近几年,以“百戏+百业”为引擎,昆山正积极探索“百戏+”破圈效应,通过“戏游周庄”“夜游周庄”等特色活动,持续推动戏曲与市场、文旅、消费等领域跨界深度融合:推出“百戏国潮生活荟”,开展百戏电影、百戏秀、百戏咖啡、百戏文创等活动;加强品牌联动,打造“百戏+苏超”市集;策划“看百戏 游江苏”戏曲之旅活动,发布10条“戏曲+文旅”融合精品线路;联合酒店、景区和文创企业,面向长三角游客发放50余款专属产品优惠;与企业合作开展戏曲服饰秀等创意活动。


自2018年以来,昆山市级财政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超10亿元,其中1.77亿元专门用于昆曲保护传承,同时建立了昆曲发展基金会,打造巴城昆曲小镇。图源:昆山市融媒体中心

早在2023年,在完成昆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昆山又制定出台昆曲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自2018年以来,昆山市级财政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超10亿元,其中1.77亿元专门用于昆曲保护传承。昆山还建立昆曲发展基金会,打造巴城昆曲小镇,规划建设正仪戏曲文化片区,以一条艺术时空之链,串联人文艺荟、湖滨休闲等板块,打造戏曲生活的巷陌舞台。

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新闻发布会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根据规划,相关部门和单位将持续探索“百戏+”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推动戏曲保护传承、人才培养、传播交流、理论研究。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着力把百戏盛典打造成为全国戏曲传承发展的“金字品牌”,推动江苏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展示交流高地。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 高静 校对 付春愔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