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风雨 翁田新生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9 08:10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本文转自:海南特区报

  文昌供电局工作人员进行树障清理工作(李光烨 摄)
  文昌供电局工作人员为养殖户开展电表新装工作(李光烨 摄)

  本报讯 九月的文昌翁田,咸涩海风裹挟着橡胶林的清香扑面而来,掠过田间地头,掀起一片片绿色的波浪。站在田头南村的堤坝上,脚下是被海浪冲刷得圆润的礁石,远处湛蓝天空下,对虾养殖场的增氧机欢快地翻涌着水花,激起层层雪白的泡沫,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通讯员 朱滢琳  记者 沈丽焕

  新架设的银灰色电线杆如卫士般挺立,顶端的电线在风中微微颤动,与远处白墙灰瓦的民居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灾后新景。谁能想到,一年前的此刻,这里曾因台风“摩羯”肆虐而满目疮痍,狂风暴雨将原本宁静的小镇撕扯得支离破碎。

  “看,这两根杆子就是历史的见证。”华唯对虾养殖场老板岑大华裤腿沾满泥浆,粗糙的手指因长期浸泡海水而发白,他指着生活房后一旧一新两根电线杆,“2014年‘威马逊’吹断的是这根,去年‘摩羯’又放倒一根。”

  旧杆表皮斑驳,上面布满深浅不一的裂痕,还缠绕着几缕枯黄的藤蔓,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惨烈;较新的断杆表面光滑,顶端的绝缘子在阳光下折射出锃亮的光。

  岑大华掏出手机,屏幕上的电费缴费单页面还沾着几点水渍,“现在供电稳当了,我才敢把养殖规模从30亩扩大到40亩。你看那边新挖的虾塘,过阵子就能投苗了!”

  沿着田埂前行,不远处传来“嗡嗡”的设备运转声,混合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与蝉叫。翁田镇供电服务中心员工王宏正戴着满是汗渍的安全帽,膝盖处沾满泥土,猫腰检查线路。他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在烈日下形成一片片不规则的图案。

  “去年这时,整条路都被断树堵死。”王宏抹了把脸上的汗,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燥的泥土上瞬间消失不见,“我们扛着油锯徒步五公里,每走一步都得用尽全力推开横在面前的树枝。白天锯树抢修,锯末飞溅到脸上,蛰得生疼,晚上就蜷在临时帐篷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根本睡不着,总担心帐篷被掀翻。”

  大灾面前别无选择。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我自家的文昌鸡养殖场也遭了灾,好几百只鸡被压在倒塌的鸡舍里,但看着养殖户们的增氧机能重新转起来,觉得一切都值了。”

  在昌洒镇新泉文昌鸡养殖场,场长周世安踩着满地稻草,正指挥工人安装自动化养殖设备。恒温系统的蓝色指示灯不停闪烁,旁边的饲料输送管道闪着金属的光泽,整齐排列在鸡舍上方。与远处鸡舍里暖黄色的灯光交相辉映,给整个养殖场增添了几分科技感。

  “供电部门上个月刚帮我们改造完线路,现在这些‘铁疙瘩’(设备)24小时连续用电也不怕!”周世安指着育肥区,眼里满是憧憬,“这5000羽鸡要发往广州,准备年底再扩建两栋鸡舍,到时候,整个养殖场都能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走进翁田镇供电服务中心,墙上的“摩羯”抢修流程图和应急物资储备库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固化下来的优秀经验。图表上,“提前72小时预警”“党员突击队” 等红色标注如跳动的火焰,旁边还贴着几张泛黄的便签,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抢修时的注意事项。

  仓库里,发电机、电缆、照明设备码放得整整齐齐,发电机外壳擦得一尘不染,连备用的绝缘手套都套着防尘罩,整整齐齐地摆在置物架上。经理陈富翻开巡检记录本,纸张边缘已经卷起毛边,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每月的线路检查情况,“上个月帮龙南村委会的阿婆换了老化线路,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连说‘电亮了,心也亮了’。她还硬塞给我一把自家种的花生,那股香甜,到现在还回味呢!”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抱才村那棵被“摩羯”拦腰折断的百年龙眼树上,原本焦黑的树干底部,嫩绿的新芽正奋力生长,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王阿婆坐在门前的竹椅上,摇着一把褪色的蒲扇,银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看着身穿蓝色工装的电工骑着摩托车从村道驶过,扬起一阵细小的尘土,她浑浊的眼睛笑成了月牙:“现在啊,只要看到他们的摩托车,再大的风雨我都不用担心!”

  海风掠过翁田的田野,送来阵阵稻花香,这片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土地,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在阳光的照耀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