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花肥何时施?用啥肥料效果好?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8 17:04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草莓作为兼具经济价值与食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果树,其生长周期内对养分的需求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花期至结果期的养分供给,直接决定果实的产量、品质及商品率。科学掌握花肥施用的时间节点与肥料类型,是实现草莓优质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环节。本文将从草莓生长生理特性出发,系统阐述花肥施用的关键时期、适配肥料种类及配套管理措施,为草莓种植者提供标准化技术参考。

一、草莓花肥施用的核心时间节点:基于生长周期的养分需求规律

草莓的养分吸收与生长发育进程高度同步,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比例差异显著。花肥施用需精准匹配“花芽分化前-花期-坐果初期”三个关键阶段,避免过早导致徒长、过晚造成养分不足。

(一)花芽分化前:花肥“基础期”(定植后30-40天,北方设施栽培多在9月中下旬,南方露地栽培多在10月上中旬)

花芽分化是草莓开花结果的前提,此阶段需通过养分调控促进花芽数量增加与质量提升,避免氮素过量导致营养生长过旺,抑制花芽分化。

关键判断指标:植株完成缓苗后,新叶生长速度减缓,叶柄变短,基部叶片开始积累养分,此时为花芽分化启动的关键窗口期,需及时施用“促花肥”。

(二)初花期至盛花期:花肥“关键期”(北方设施栽培多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南方露地栽培多在12月中旬-次年1月上旬)

草莓花期是养分消耗的高峰期,此阶段不仅需要充足的养分支持花朵发育(如花瓣舒展、雄蕊花粉活力、雌蕊柱头受精能力),还需为后续坐果储备养分,若养分供应不足,易出现落花、畸形花比例升高、坐果率下降等问题。

关键判断指标:当植株第一花序有3-5朵花开放时,即进入初花期,需立即施用“保花肥”;当第一花序80%花朵开放、第二花序开始显花时,进入盛花期,需补充第二次“保花肥”,两次间隔10-15天。

(三)坐果初期:花肥“衔接期”(花后7-10天,果实直径达0.5-1cm时)

草莓坐果后,养分需求重心从“促花”转向“保果”,但此阶段花朵仍在持续开放(如第二、三花序),需兼顾花期养分与果实发育养分,避免因养分竞争导致后期花朵脱落或果实发育缓慢。

关键判断指标:果实从青色转为淡绿色,果皮开始膨大,此时需施用“花肥-果肥衔接肥”,既保证剩余花朵正常受精,又为果实膨大提供基础养分。

二、草莓花肥的科学选择:基于养分需求的肥料类型适配

草莓花期对养分的需求具有“低氮、高磷、中钾、补微”的特点,即需控制氮素用量防徒长,增加磷素促进花芽分化与花粉活力,补充钾素增强植株抗逆性,同时补充硼、锌等中微量元素预防落花落果。不同阶段的肥料选择需结合养分需求差异,兼顾速效性与长效性。

(一)花芽分化前:“促花肥”——以磷为主,控氮补钾

此阶段肥料选择的核心是“控氮、增磷、补钾”,通过磷素促进细胞分裂与花芽分化,钾素增强植株抗逆性,避免氮素过量导致徒长。

推荐肥料类型及用量:

- 复合肥:选择氮磷钾比例为10-20-15或12-18-15的低氮高磷型复合肥,每亩用量15-20kg,采用沟施或穴施方式,施于植株根系外侧10-15cm处(避免烧根),施后浇水;

- 有机肥(配合施用):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1.5%),可搭配施用腐熟的羊粪、兔粪或生物菌肥,每亩用量500-800kg,与复合肥混合施用,提升土壤肥力,改善根系吸收环境;

- 叶面肥(辅助):若植株生长较弱,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0.1%硼砂溶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次,促进花芽分化。

(二)初花期至盛花期:“保花肥”——高磷中钾,补硼补锌

此阶段肥料需兼顾“速效性”与“针对性”,既要快速补充磷素支持花朵发育,又要补充硼元素促进花粉管伸长与受精,减少畸形花。

推荐肥料类型及用量:

- 速效水溶肥(主施):选择氮磷钾比例为8-25-18或10-30-20的高磷型水溶肥,每亩每次用量5-8kg,采用滴灌或冲施方式,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养分流失,施用时控制土壤湿度在60%-70%;

- 中微量元素肥(必补):硼元素对草莓花期至关重要,缺硼会导致柱头畸形、花粉活力下降,需叶面喷施0.1%-0.2%硼砂溶液或螯合硼肥,每亩用量50-80g(按有效成分计),初花期、盛花期各喷1次;若土壤缺锌(叶片出现黄斑、新叶卷曲),可搭配喷施0.1%硫酸锌溶液,与硼肥混合喷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 生物刺激素(辅助):对于设施栽培或连作地块,可添加腐殖酸、氨基酸类生物刺激素,每亩用量100-150ml,与水溶肥混合施用,增强根系吸收能力,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对花期生长的影响。

(三)坐果初期:“衔接肥”——磷钾均衡,控氮保果

此阶段肥料需平衡“花期”与“果期”养分,避免磷素不足导致花朵脱落,或钾素不足影响果实膨大,同时控制氮素用量,防止新叶徒长与果实争夺养分。

推荐肥料类型及用量:

- 水溶肥(主施):选择氮磷钾比例为12-15-20或10-18-22的磷钾均衡型水溶肥,每亩用量6-10kg,滴灌施用,间隔12-15天;

- 叶面肥(辅助):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0.1%硫酸镁溶液,补充钾素与镁素(镁是叶绿素合成关键元素,可防止花期叶片黄化),每亩用量100-150g,喷施1-2次即可。

三、草莓花肥施用的配套管理措施:提升肥料效果的关键细节

科学的肥料选择与时间节点,需结合配套管理措施才能最大化花肥效果,避免因施肥方式不当、环境调控失衡导致养分浪费或植株受损。

(一)施肥方式:优先滴灌,避免撒施

草莓根系分布较浅(主要集中在10-20cm土层),对肥料浓度敏感,易发生烧根。建议采用滴灌或冲施方式,将肥料溶解后均匀输送至根系周围,提高养分吸收率;若采用沟施,需控制肥料与根系的距离(不小于10cm),施后及时浇水,避免肥料残留导致根系灼伤。严禁在花期进行撒施(尤其是颗粒肥),防止肥料颗粒接触花朵或叶片,造成灼伤。

(二)环境调控:温湿度与养分吸收协同

草莓花期对温湿度敏感,适宜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8-12℃,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若温度过高(>28℃),会加速养分消耗,导致花朵早衰;湿度过高(>80%),易引发灰霉病等病害,影响花粉活力。施肥后需及时调控温湿度:设施栽培可通过通风、覆盖地膜降低湿度,通过遮阳网或加温设备控制温度;露地栽培可通过搭建避雨棚防止雨水冲刷肥料,同时避免田间积水。

(三)土壤管理:酸碱度与养分有效性适配

草莓适宜在pH值为5.5-6.5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若土壤pH值过高(>7.5),会导致硼、铁等微量元素吸收障碍,即使施肥也易出现缺素症状;若pH值过低(<5.0),会抑制根系对磷、钾的吸收。施肥前需检测土壤pH值,若pH值偏高,可每亩施用50-80kg硫磺粉调节;若pH值偏低,可每亩施用100-150kg生石灰调节,为花肥养分吸收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四)病害防控:花期施肥与病害预防结合

草莓花期是灰霉病、白粉病的高发期,施肥后若土壤湿度过高,易加重病害发生。建议在施肥前1-2天,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预防病害;若已发生病害,需先治病后施肥,避免病害扩散导致养分消耗加剧。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