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行业生态|编剧的职业门槛、收入、创作话语权怎么样?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8 17:03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要做好内容,好故事,剧本是基底,编剧的价值无法被忽视。艺恩数据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专业编剧从业人数保守估计超14万,而我们点开一部剧时,很少有人会首先注意到编剧的名字,可能只有极少数金字塔顶端的人能被观众和市场记住,大多数常常退居幕后,相比于演员、导演获得更少的关注。

值此之际,南都娱乐策划推出聚焦长剧编剧行业的系列报道,希望通过多位从业编剧的真实讲述还原编剧群体所面对的现状,推动剧集市场向好发展。

是头顶光环、一字千金的金牌编剧,还是默默无闻、为生计发愁的枪手?是充满着奇思妙想的“脑洞天才”,还是剧情拖沓烂尾的“罪魁祸首”?

作为影视作品的主创,编剧很少直面观众,围绕着他们有许多好奇,也有许多人对这一职业心生向往,渴望用自己的笔来写下精彩故事。

如何当编剧?编剧赚钱吗?剧本谁说了算?

第二篇报道,我们用三个问题带大家更进一步了解编剧行业现状。

编剧行业生态|维权声音增多,编剧权益如何保障?

1

谁能做编剧?

科班毕业和半路出家,没有严格限制

如何成为一个编剧?想入行不难,只要你想讲故事,会讲故事。

专业院校科班出身,是最为常见的入行渠道。

最对口的专业自然是戏剧影视文学,根据阳光高考平台信息,全国目前共有11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5000到6000人之间。





得益于专业院系的培养和资源,许多科班编剧在大学期间就有可能获得进入一个项目的机会。编剧嘉贝在2017年取得电影学硕士学位,但在毕业前已经通过同专业师姐的介绍参与到了长剧项目中。“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新人,你大概入行第一个项目就是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介绍的。”嘉贝表示,同时期的科班学生去影视公司做策划,或者进入编剧工作室的也有不少。

相对来说,专业院校毕业的新人编剧经由这种途径接触的项目会更可靠一些。“可能会有老师或者是已经成功的师姐师兄带着我们的话,前期可以避开一些不靠谱的项目。”毕业于中传戏文系的编剧李玺威告诉南都娱乐,“我们这个行业得不停地有新鲜血液进来,都是从新人过来的,我淋过雨,我也希望大家有伞。”

老带新在编剧行业里是很常见的事,编剧张佳毕业于戏曲文学专业,也是在创作完第一个剧本后经朋友引荐进入了海岩的项目,跟随海岩创作学习了两年半,虽然作品最后没有筹拍,但在名编剧点拨下,创作能力提升明显。

另一方面,也存在非科班的半路出家选手。编剧对于专业的限制并不算严苛,只要有目标、创作能力跟合适的机遇,零经验的新人也可能迈入这个圈子。

近十几年来,有越来越多小说作者转型成为编剧,有片方在购买版权时,专门邀请原著作者担任编剧,例如2022年播出的无限流短剧集《开端》,编剧之一就是作者祈祷君,桐华、墨宝非宝等早期网文大神均已经转型为成熟编剧。


墨宝非宝的部分编剧作品。

编剧唐小蓝出版过多本小说,经历了从体育记者、地产品牌到影视宣传的职业转向,在2017年正式转型。“想写一个自己想写的故事,看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变成真的,就好像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那些写出来的人物都真实存在。”做编剧满足了她的心愿。她表示,早期小说作者转向可能会面对“非科班”“不专业”的质疑,但如今情况已经发生改变。“因为IP改编比较盛行,如果你有过小说创作和出版的基础,片方是很愿意用这样思维创新活跃的编剧的。”

同样是创作故事,剧本和小说其实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两者的经验也并不能完全等同。“小说和剧本是完全两种叙述模式。小说可以单线,剧本则需要多线叙述,改编时需要考虑很多叙述逻辑转变的问题。”唐小蓝说。

因此进修或者通过项目磨练对非科班编剧来说也很重要,小说作者转型做编剧的江光煜便是在入行之后读了一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对曾经朝九晚五上班的她来说,编剧这份工作更加自由,也能满足她写故事的执念。“就算这个行业没有了也会写下去。”

此外,身份的转变可能也需要转变视角,编剧小乐对此感触颇深。十年前,有影视公司看中她的小说,但改编版权已经售出,对方便邀请她来写一个同类型的剧本,小乐也因此入行至今。

“小说作者是一个很舒爽的职业,因为你所写的都是你想写的。剧本会有很多人的想法碰撞,并不是个人主义的作品。”在小乐看来,编剧的创作更需要群策群力,要考虑和平衡的内容更多。

当然,行业里也存在一些成为编剧的“隐秘通道”。只有导演、演员、制片人、投资方等等在体系中占据足够话语权的角色,才拥有打开这条通道的钥匙。

因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空降编剧,摘取他人果实在行业内也不是个例。“我们这个行业经常会有导演的夫人跟导演说‘honey我也要当编剧’。”编剧何名透露,“因为导演是宠妻狂魔就‘好吧,这个项目你来做’。”

2

编剧收入如何?

市场价靠作品说话,但行业也存在风险

做编剧能获得什么?

一方面,是创作带来的满足感。金媛媛喜欢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创造世界的快乐,观众因为编剧创造的角色欢笑流泪,那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是其他职业难以获得的体验。

更实际的回报是收入。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有过热播剧的成熟编剧的确可以通过作品过上不错的生活。有编剧承认,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有人通过几部作品的积累,实现了一定的财富自由。

过往作品的成绩对于编剧的收入影响很大。

“编剧也是会有点像熬资历这种过程,你做的项目越多,然后你项目越火,然后你相对来说你价格就会越高。”嘉贝告诉南都娱乐,他2016年刚入行时,新人的价格大概在5000元到8000元一集的区间,“你有过项目经历的话,你可以跟别人报价,相当于你自己会涨一点。”

新人编剧、中腰部编剧和大咖编剧的单集价格差异可以从几千元到几万、十几万到几十上百万不等。有编剧表示,单集百万级别的报价,在过去也的确存在过。

“现在什么价都有,编剧大多还要接受讲价砍价的,活少,你也只能接受。”唐小蓝说,“新编剧这方面会比较弱势一点,有过热播或者有过爆款,就会可能更好聊一些,权益会更好一些。”

曾在视频平台工作过的李玺威表示,平台对于不同级别的编剧会有预期的价格区间。“现在平台有很多数据,播出的成绩、口碑、豆瓣评分以及是否得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编剧的价格。”

写一集剧本能拿到的报酬不低,或许看起来是一个“暴利”的活计。但要将时间精力成本考虑进去的话,“暴利”则被稀释,没有想象得那么“天价”。

首先,长剧项目周期往往长达两三年,甚至更久,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剧本很难一稿过。“正常一集的字数是一万二左右,但这个一集你可能翻来覆去你要改很多遍。”嘉贝说。

小乐告诉南都娱乐,很多小编剧的收入折算上项目期的时间,分摊到每个月可能只有三四千块。“如果甲方踢掉你,连这个钱他都不付的话,我们就等于是白干。”她说,“我的存款都是写小说卖影视版权的,做编剧还真没有怎么挣到钱。”有时遇上甲方拖欠,小乐就捡起小说写,因为“至少小说还有保底”。

其次,项目的不确定性,让一些片方会将风险转嫁给编剧。

编剧的稿费会切分成很多环节来支付,李玺威解释,这是削减风险的方式,如果某一个环节无法推进,前期编剧不用承担太多沉没成本。但即便如此,编剧仍有可能面对功亏一篑的结果。“当一个项目最前期最不确定的时候,编剧承担风险是极大的。”她说,“所以编剧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和热爱,你不热爱这个工作的话真的是做不下去。”

编剧金媛媛感慨,在行业拿到尾款甚至是值得炫耀的。“以前很多合同是拍摄制作完成后给尾款,这已经是对编剧很厚道的了,但现在还有很多要拿到发行许可证之后,甚至播出之后才给尾款。”但这样的约定实际上是把风险分摊给编剧,“因为是否拿到发行许可证,跟编剧没什么关系。”她举例,如果主演“塌房”导致项目无法上线,编剧也很有可能因此无法拿到尾款。

行业不景气,能够过会开机的项目有所减少,竞争加剧。在接洽项目时,编剧有时要经过重重比稿才能拿到一个项目,在这过程中还可能遭遇被骗稿白嫖的情况。

“合同敲定了之后可能会收到第一笔定金,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干了很久的活,但是很多项目是谈着谈着就没了。”唐小蓝说,自己有一个文件夹里装着很多没有后续的改编方案,“前期的工作成本其实就是编剧自己贴了,项目要么就是黄了,要么就是没选你,我还曾经遇到过比稿比上了,然后老板的朋友关系户来了把你顶掉了的情况。”唐小蓝曾经提出要收取改编方案的费用,但对方的回答是再另找不需要费用的编剧。

“十个人比一轮,选五个人又出个新东西,完了三个人比到两个人又比,最后选一个人,还得出一个东西证明你确实是可以写的。”王理说起自己经历过的离谱经历,“有时候人家拿了你的原创项目大纲和分集剧本,出了前五集忽然说你东西不行,不付费了,但实际上他们可以直接把分集交给更便宜的编剧来写。”

南都娱乐从采访得知,行业还出现过一个项目面试了将近20个编剧,最后让责编拿着十几个改编方案把剧本凑出来的事。

种种事例可见,尽管编剧能靠才华换来收入,但并不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找到一个靠谱的合作对象更是看运气。

何名在十几年前刚入行时还被老师告诫尽量要跟上市公司合作,因为一方面流程更加正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会更加关注企业声誉,“如果被坑可以告他们,一旦被告会影响他们的股价,所以他们一般不会这么做。而且你又不是演员动辄上千万起,编剧才多少,他们一般不会在这些事情上为难你。”

“我希望编剧的收入越来越多,因为这是对做内容的人最大的鼓励。”李玺威说,“尊重内容,行业才会越来越好。”

3

编剧为剧情“背锅”?

创作缺少话语权,编剧不一定担全责

编剧是否要为剧情负责?答案是肯定的。在一部剧播出时,编剧也常常在大众讨论剧情时被拉出来,接受褒奖或是批评。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够得到观众的喜欢。”金媛媛表示,编剧成就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观众的好评,“你去水果店里看到电视在播你的剧,他们没有换台,在理发店里听到别人说最近在追什么剧,会让你觉得很幸福。”

“如果这个项目从前期开始就很尊重编剧,也执行了内容,但到最后出现了很大的争议,编剧确实要承担责任。”唐小蓝说,“那说明你对你自己的内容和市场把控是有问题的。”

但很多情况下一部剧最终如何呈现,是编剧无法决定的。从剧本文字到影像内容的转化原本就需要各方的配合,很难做到如实还原剧本。

“它是一个团队的创作成果,会有各种变量,观众不了解就会说编剧写得烂,我能理解,也没有办法辩驳。”在金媛媛看来,有时编剧挨骂也是无可厚非的事,“说句很实惠的话,我们的稿费里面有一笔窝囊费,我不能拿出剧本说我不是这么写的。”

在创作期被修改剧本,对编剧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写一个三十几集的长剧项目,编剧也没办法说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都非常完美。如果人家提的意见对剧本有正向的影响,我们很愿意从善如流。”李玺威认为,编剧的权责是在职能范围里尽量保持内容的完整,“还是打铁得须自身硬,我尊重你提意见的权利,编剧也要有判断修改和不修改的权利。”

所有受访编剧都对正常的修改意见保持开放态度,然而他们要面对的意见不全是有效的,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不专业的,甚至荒诞的。

不少编剧会在反复修改中失去耐心和信心。“我没有一次剧本会是大家都说‘太棒了,继续往下写’的,人在面对批评的时候就是会怵,会慌,甚至会愤怒。”摸爬滚打过的张佳总结了一些工作技巧——“向上管理”。她会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开完会抄送到所有人手里,让大家确认。

“让他们为他们的言论负责,他们就知道不能胡说。”张佳觉得,尽管这不能有多强大的作用,至少能消除一部分复杂的情绪和来回沟通的内耗,“编剧也要和坏情绪做斗争,不要去做对抗的人,十个意见里有一个有用就捞着了,那么另外九个你觉得甚至是侮辱的意见就不重要了。”

不同于海外一些国家的编剧中心制,国产剧市场的权力中心十分复杂,甚至于没有中心,改剧本,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关乎话语权的争夺。“能够影响剧本创作的人太多了。”嘉贝说。

编剧时常会面对一种“不知道该听谁的”的局面,好像谁都能来改剧本,但又没人能拍板。一开始进入项目按照制片人的要求写一版,平台介入后改一版,导演和演员进组又变了方向。

“你们去掐谁是中心,掐不出来就轮着来。”江光煜说,“最后出来一个乱七八糟的东西。”

很多时候确实编剧改编也很无奈,唐小蓝接触过的项目里也有过制片人要求给配角加戏的情况,这个项目最终没有落地,因为双方目标不同。“他的重点是捧他喜欢的演员,我觉得我们的重点是做好这个故事的内容。”

金媛媛觉得,片方反复折腾改剧本也可能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不自信,这种情况非常多。”

有片方曾经要求王理在大女主剧本里多加爱情戏,说观众要看。“他说内娱观众接受不了真正的独立大女主人设。”王理说,“我觉得大家好像很低估受众的审美能力。”她还遇到过演员认为剧本不合理,在片场提出修改。“女主角直接跟我说,她演的不是大女主吗?为什么台词要比男主少一句?”

行业还是需要好内容,尊重编剧、尊重剧本也是在尊重观众。有编剧告诉南都娱乐,早几年,某剧集最初的剧本已经在平台过会,但导演进组后带了几个编剧,要大改剧本。“所谓的改剧本,就是要把原来编剧的功劳把它抹杀掉。平台看到他拍的东西之后决定换了个配合剧本的导演,最后播得很好。”

广电总局近期提出的21条也在推动行业向剧本中心制的转化。在编剧们看来,这也是一个好的信号。

“如果说剧本中心制能实现的话,会让整体项目的内容形成最大的完整度。”李玺威说。

(王理、小乐、嘉贝、何名为采访对象化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余晓宇

最后一篇,我们将聚焦影视行业近十余年来的变化,探讨行业的新趋势如何影响编剧生态,而他们又将如何在变中求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