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暑热消退、秋意渐浓的标志。
图源:冯木波
白露时节,自然界的景色变化尤为显著,清晨的露珠在植物的叶片上闪烁,如同镶嵌在绿叶上的钻石,宣告着秋天的到来。此时,秋月在无垠的夜空中静静照耀,气温下降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
白露三候
01
一候鸿雁来
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白露时节,鸿雁自漠北而来,途中已然霜雪。
以上2图图源:陈瑞霖
02
二候玄鸟归
小燕向越冬地飞去。春暖“玄鸟至”,来时是“比翼双飞”;秋凉“玄鸟归”,去时是“拖家带口”。
03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美食的意思。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同时积攒和储藏美食,备足过冬“粮草”。
白露习俗
图源:福州日报
01
吃龙眼
福州人往往会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认为在白露时节吃龙眼大补。因为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图源:遇见福州
02
喝白露茶
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爱茶的人们便十分青睐白露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白露前后进入生长的极好时期。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尤受爱茶人的喜欢。
03
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的习俗。《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在白露时节收清露成为了一种特别的仪式。
白露至,龙眼熟
此时正是吃龙眼的好时候
不妨来福建尝一尝益气补身的龙眼
让闽地的千年食俗在舌尖延续
福州
眼下,在连江县马鼻镇浮曦村炮台山公园里,600余棵龙眼树陆续进入成熟期。缀满枝头的果实不仅成为山间一道独特的风景,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免费体验采摘乐趣。
以上2图图源:福州晚报
马鼻镇背靠大海,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龙眼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这里产出的龙眼圆润如骊珠,果肉透明似玻璃,味道清香甘甜,口感层次丰富。一口咬下,仿佛能尝到海风滋养出的独特鲜爽。
莆田
图源:涵江时讯
莆田依山靠海,独特地理气候孕育出极为优质的莆田龙眼。在涵江区萩芦镇友谊村,有着一棵树龄130多年的“龙眼王”,被誉为莆田身价最高的龙眼树。如今,这棵直径二十多米的龙眼树已传了五代,结出的果子仍是皮薄肉厚、核小不流汁的精品。
图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尽管龙眼已经足够好吃,可爱吃的莆田人仍然精益求精,将其精心烘焙,制成桂圆,这便是被誉为“南桂圆北人参”的兴化桂圆。它可煮汤、煮茶、煮粥、泡酒,有着丰富多样的吃法。
泉州
泉州的东壁龙眼又名“糖瓜蜜”“冰糖眼”,其表面赤褐、果肉香甜,被称为“鲜食龙眼之王”。轻轻剥开外壳,半透明的果肉裹着黝黑的核,在阳光下像一颗凝固的露珠。
以上2图图源:泉州文旅
古老的“东壁龙眼”品种就产自于开元寺。这些老树站在红墙根下,枝干虬曲如篆刻的经文。几百年了,它们春来开花,夏末结果,秋日落叶,冬日蓄力,把古寺的晨钟暮鼓都酿进了年轮里。
厦门
厦门市龙眼种植面积5万多亩,其中同安区便有3万余亩,占据半壁江山。如今,同安区现有龙眼种植面积的90%为“同安凤梨穗”龙眼。“同安凤梨穗”龙眼是厦门市同安区的特色龙眼品种,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高产稳产、抗性强、果实品质佳著称,深受市场青睐。
以上2图图源:福建日报
前不久,“百年中山路 千年银城穗”推广活动在厦门中山路举行。活动通过“非遗展演+果品品鉴+农旅体验”的多元形式全方位提升“同安凤梨穗”龙眼知名度,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由夏入秋,天地大美
秋意即将浸润八闽每个角落
来福建
品尝秋的果实
自在而美好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