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初,在正式成为娃哈哈集团董事长一周年、家族纠纷公开化一个月后,宗馥莉首次作为集团一把手,接受《财经杂志》专访,对外表达她的经营理念,以及回应争议问题。
娃哈哈方面也首度书面回应《财经杂志》称:“目前职工持股会成员只有宗馥莉女士一人。”
这意味着她不仅持有娃哈哈集团29.4%的股份,还控制了职工持股会24.6%的股份,总计掌握着54%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娃哈哈法务方面明确表示,杜建英(三原告的母亲)方面在杭州中院案件里的诉求没有涉及娃哈哈集团股权;宗庆后直接持有的29.4%股权由遗嘱公证证明由宗馥莉100%继承,并且已经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
持续一年多的娃哈哈集团传承大戏,终于画上了句号。
一
接班之路坎坷
宗庆后在2024年2月去世后,宗馥莉继承了这个商业帝国,但继承之路充满了波折。
2024年7月,宗馥莉因国资股东及集团公司的部分股东质疑其经营管理的合法性而提出辞职,其间还出现国资流失等负面声音。
不过,宗馥莉很快回归,2024年8月底正式接手宗庆后所持股份,并对高层人员进行大幅调整。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娃哈哈集团合并或撤裁多个部门,要求员工、经销商转签合同至宗馥莉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关停全国多家工厂。
这些举措引发了部分娃哈哈员工的强烈反弹,成立了维权委员会,批评她“掏空”娃哈哈,并发起诉讼。
此外,2025年7月13日,娃哈哈创始人家族的继承之战也被推到聚光灯下。
被外界视为宗庆后“独女”的宗馥莉,被三名自称“同父异母的弟妹”在香港和杭州的法院起诉,涉及21亿美元巨额离岸信托资产、海外豪宅等财产纠纷。
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很快公开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介入处理娃哈哈遗产纠纷事件。这场突如其来的家族纠纷,让外界对娃哈哈和它背后的创始人家族充满了疑问。
二
股权格局落定
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呈现出独特的三足鼎立局面。
根据工商登记信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6%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宗馥莉个人持有29.4%的股份;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职工持股会)则持有剩余24.6%的股份。
职工持股会一直是娃哈哈实际控制权的关键变量。
2018年,在宗庆后的主持下,娃哈哈对员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股权回购。员工股以3倍价格被职工持股会全部回购,转为“干股”,即不持有股份但可继续享受分红权益。
娃哈哈集团方面表示:“职工持股会的回购发生在2018年,在宗庆后先生去世之前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而对于家族遗产纠纷的影响,娃哈哈法务方面在回应中也划清了界限:“杜建英方面在杭州中院案件里的诉求没有涉及娃哈哈集团股权。”这一表态将家族纠纷与企业经营分开,避免了股权争端影响企业经营。
从法律和股权结构上看,宗馥莉已经牢牢掌握了娃哈哈的控制权。
三
坚持改革
在专访中,宗馥莉还表达了清晰的经营理念。她不认同“宗馥莉时代”的概念,但是依然会推行自己的决策、搭建自己的团队。
“每一位管理者上任后,都会有自己对组织的理解和要求,她也不例外。已经发生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本质上是对娃哈哈的‘职业化升级’。”宗馥莉表示,在战略切换期,更强调员工能上能下、以贡献和结果说话。
对于业绩,宗馥莉坦言2024年父亲离世让社会对娃哈哈前所未有地关注,推动了销量增长,不过今年的表现可能不及去年。
她将2025年视为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的过渡期,相比短期数字,宗馥莉更看重长期健康的成长。
宗馥莉还澄清了宏胜与娃哈哈的关系。她说把宏胜和娃哈哈对立起来看,是一种误解。
“娃哈哈和宏胜,本身就是同一个产业生态里的两个重要支点。娃哈哈有着深厚的品牌积累和消费基础,而宏胜在全产业链和智能制造上的布局,是面向未来的。”宗馥莉解释说,两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相赋能。
宏胜的角色是帮助把全链条打通,从研发、生产到渠道和品牌形成更高效的系统能力。这一表述明确了宗馥莉对两家企业的定位和战略思考。
而对于二代接班问题,宗馥莉认为这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份必答题。
“它意味着既要接住好的部分,也要接住不那么完美的部分。”过去一年多,宗馥莉不止一次身处风暴中心,而她的“定海神针”就是坚持做自己。
“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不因风波改变方向。”在专访中,宗馥莉展现出坚定的态度,她不会因为外界舆论而改变自己的决策和方向。
如今遗嘱公证完成工商变更,职工持股会成员确认为一人,杭州中院案件不涉及集团股权——三个重磅消息相继落地,一年来的纷扰尘埃落定。
宗馥莉的位置,终于坐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