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 “时供 5.6 元” 骗局炸翻全网,造谣者光速道歉神反转!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6 07:06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2025年8月,小米汽车一款名为YU7的车型未上市先“出圈”,但引发热议的并非车型本身,而是一张流传甚广的“超低时供5.6元起”的广告截图。这张截图显示,小米YU7售价25.35万元,首付3.8万元起,竟推出“按小时还款”的方案,一时间“时供”一词冲上讨论焦点——有人调侃“下一步该出分供、秒供了”,也有小米粉丝直言“文字游戏恶心人”,更戏剧性的是,事件后续反转:发布截图的博主承认图片系PS,公开向小米道歉,这场由谣言引发的营销争议,折射出新能源汽车市场舆论场的复杂生态。

“时供”广告截图最初由网友“真养猫的哈士奇”发布,图中清晰标注“xiaomi YU7 超低时供5.6元起”,搭配“轻启新驾 御风而行”的宣传语,售价与首付金额也明确列出。在汽车销售领域,“月供”是常规说法,部分品牌会用“日供”(如日供XX元)降低消费者对还款压力的感知,但“时供”堪称“新鲜事”。按5.6元/小时计算,一天24小时还款额达134.4元,与截图中另一版“日供135元”基本吻合,本质仍是将月供拆解为更小单位,却因“时供”的新奇表述引发吐槽。

网友“shh贺”直言:“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见时供!不如直接说分供不足一毛钱、秒供不要钱,这不更‘划算’?”不少人认为,这种拆解方式毫无意义,反而显得“刻意制造低价假象”——25.35万元的车,即便按“时供”计算,总还款额并未减少,只是用更小的单位弱化了消费压力,属于典型的“文字游戏”。还有小米浅粉表示失望:“作为粉丝,觉得这个广告很掉价,不仅没吸引力,还让人反感,完全没必要搞这种噱头。”

就在舆论发酵之际,发布截图的博主“真养猫的哈士奇”突然删除原帖,并于8月27日发布澄清声明:“之前那条是我自己删的,感谢各位提醒,这个图应该是PS的,做个澄清,向小米道个歉,确实没看清。”这一反转让事件性质从“营销争议”变为“谣言传播”,有网友梳理发现,截图存在明显PS痕迹——字体间距不均、品牌标识细节与小米官方设计不符,且小米官方从未发布过YU7车型的“时供”方案,甚至“YU7”这一车型名称也未出现在小米汽车的官方产品规划中。

尽管谣言已被澄清,但这场风波仍引发对“汽车圈舆论乱象”的讨论。有网友总结类似套路:“先用小号放谣言截图,吸引KOL、KOC转发扩散,等热度起来后,原博主悄悄删帖或道歉,可谣言已经传出去了,最后形成‘真假难辨’的局面。”还有人联想到此前关于小米的其他不实传言,认为“部分人会刻意捕风捉影,用PS图、断章取义的信息制造话题,再借舆论发酵达到抹黑或博流量的目的”。

从小米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虽系谣言引发,却也暴露了品牌在舆论应对上的挑战——面对不实信息,官方并未第一时间发声,直到博主自行澄清,才让风波逐渐平息。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营销内卷”延伸到舆论场,类似“PS谣言引发争议”的情况可能越来越多:一方面,部分网友或竞品会利用“新奇点”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低价噱头”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单纯靠拆解还款单位、玩文字游戏的营销方式,早已不受待见。

事实上,小米汽车此前的营销风格以“直白、性价比”为主,如小米SU7上市时强调“21.59万起售”“续航700公里+”,用核心参数打动消费者,此次“时供”谣言引发的争议,恰恰说明消费者更认可“真实价值传递”,而非“虚假低价感知”。对于车企而言,与其在还款单位上玩花样,不如在产品配置、价格透明化、售后保障上多下功夫——毕竟,当消费者意识到“时供”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游戏时,不仅不会产生购买欲,反而会对品牌产生信任危机。

这场“时供谣言”风波最终以澄清收尾,但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当下,一张PS图就能引发全网讨论,既反映出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高度关注,也提醒各方——消费者需理性辨别信息真伪,避免被谣言带节奏;博主与KOL应坚守内容真实性,不随意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而车企更需建立快速舆论响应机制,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同时回归营销本质,用真实、有诚意的沟通赢得市场认可。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