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灯火映江。9月4日,资源县第二十九届河灯歌节暨第十二届丹霞文化旅游节核心活动精彩绽放,引万人瞩目。此次“双节”推出大型河灯巡游、无人机表演、烟花秀等一系列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视听与文化交融的盛会。
每个方阵精心推展的大型手工河灯艺术品
当日上午9时,以“溢彩河灯,璀璨人文”为主题的大型河灯艺术巡游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巡游队伍从县行政广场出发,沿县城主干道游行,途经资中桥、城关完小、豪廷大酒店等地。腰鼓队开路,各具特色的方阵推展着造型各异的大型手工河灯,包括金蛇、和平鸽、鳄鱼等精美制作,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巡游队伍在十字街路口的舞蹈表演更是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河灯文化巡街活动,走在路上也能感受群众对巡街仪式的喜爱和欢迎,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真正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现状,很开心。”来自梅溪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的翟齐洁今年报名参加了河灯巡游,兴奋地表示。
“河灯寄梦·欢歌资源”大型文艺演出在资江畔的舞台上精彩上演
随着夜幕缓缓降临,一场充满本土气息的文艺演出在暖场音乐中拉开了帷幕。“今年已经是我第五次参加河灯歌节的表演了,看到传统节日的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丰富、游客越来越多,能在这样的舞台上展示家乡文化,觉得非常自豪。”参加舞蹈表演的演员陈秋田说。
数名身着民族盛装的演员以动人的歌喉和翩跹的舞姿,将原生态的山歌与民俗舞蹈娓娓道来,浓郁的民族风情仿佛织出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展现出了资源县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民族融合的独特魅力,瞬间感染了全场观众,掌声与喝彩如潮水般涌动。
当地居民和游客放河灯祈福
压轴环节是传承千年的河灯漂放活动。数千盏手工河灯被缓缓放入资江,顺水而流的河灯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形成一条蜿蜒的光带,宛如人间银河,如繁星坠落人间,仿佛在为这古老的节日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灯光摇曳,寄托无声的祝愿,传统与现代在此时交织成诗。
无人机方阵展示资源特色标语
夜幕下,河面河灯流光溢彩,天空烟花璀璨夺目,尽显节日的欢快与热闹。
与此同时,无人机以天为幕、以光作笔,先后呈现出资源丹霞的雄奇、风雨桥的雅致、河灯摇曳的灵动,还将“来资源我‘氧’你”的邀约缓缓铺展,与江面河灯相映生辉,仿佛架起一座连通古今的光影之桥。远处,一簇簇绚丽的烟花腾空而起,打破了夜的宁静。璀璨的光芒在高空绽放,点亮每一张仰望的脸庞。在烟花最绚烂处,“国泰民安 盛世资源”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以最热烈的方式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随着近年来资源县河灯歌节越来越出圈,不少外地游客都专门赶来体验这一民俗庆典。“我们今天来了二十多人,第一次见到这么靓的河灯节,感觉好震撼,感觉在香港都没看过这么震撼的灯节,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再来感受。”从香港远道而来的游客李女士手捧河灯站在漂放台边,虔诚祈祷。来自柳州的游客杨女士说:“早上的河灯巡游很有民族特色,夜晚的无人机表演更体现了科技与传统的完美共舞,烟花映在资江上美得震撼,不虚此行。”
随着繁星点满夜空,江面上的盏盏河灯宛如星空的倒影,与天上的星光遥相呼应。人们沿着江畔漫步,或驻足观赏,或轻声细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近几年来河灯歌节越办越好,活动越来越丰富,意义也越来越深刻。今天我特意带着孩子一起来放灯、看烟花,这才是资源人民独有的浪漫情怀。”资源县市民唐银霜表示。
据悉,资源县河灯歌节源于宋代,已有千年历史,最初是民间祭奠河神、祈求平安的民俗活动。1995年,资源县政府集中举办首届河灯歌节。2014年,河灯节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一盏河灯到万灯齐放,从传统民俗到科技赋能,如今,这一传统节日已发展成为集民俗展示、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更连起了千家万户的温情记忆,为当地消费升级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莫京霖 肖裕桥)
来源:资源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