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小女孩,你在干什么?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5 19:07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上个月,去朋友家做客,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故事

她说有一次跟大佬们一起吃饭,其中一个老板带着自己15岁的女儿。

大佬与常人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 清晰的思维。

他对自己的女儿布置了任务, 就是通过吃饭,你自己观察,记录下在座的叔叔阿姨都是在做什么的,跟我们家的生意能发生什么关联,在未来的什么时间点里你可能会接触到,按照这个顺序,这次吃饭结束之后,你自己选择想去哪个叔叔阿姨那里拎一天包。

大家对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想法吗?

从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也经常带我参加各种饭局酒局,潜移默化的我就知道了酒桌上大家都在干什么,都在谈什么,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喝酒。

但是起点不一样,因为这个15岁的小女孩参加的饭局,在座的都是千万亿万的富豪。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也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只顾着推广自己,甚至只顾着自己学习, 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链接。

链接,不是说加个微信,就有链接了。

而是有思维,有结果的。

比如我们就看这位爸爸给孩子提出的三个问题,你要通过观察记录下这些叔叔阿姨都是做什么的,这个一方面,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她要从只言片语中抓取关键信息,并且通过一种方式记录下来,锻炼了孩子的这种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她完成了对在做的所有的人信息录。

第二个问题,既然我知道了这些叔叔阿姨都是做什么的,那么哪些可能会跟我们家的生意有关联呢,这就是合作的思维,无论我们做什么,其实都没有独立的,而是需要多方合作的。到底我们能合作什么,如何共赢,小孩子从小就开始具备这种思维。

第三个问题,什么时间可能会建立合作,考虑周期的问题,考虑时间的问题。

最后,才是深入的链接,你喜欢哪个叔叔阿姨,你就去选择给他拎一天包,首先,孩子可以近距离的接触这些优秀的大佬,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感受一个优秀的人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其次,作为爸爸来说,孩子去给你拎一天包,也表现出来了满满的诚意,直接就建立了深厚的链接关系。

这让我想起来,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父亲就经常带我去他同学的公司里玩,因为他同学的公司里有一台电脑,90年代中期,电脑还是稀缺品,所以我比很多同龄人最先接触到了电脑,视野和认知就比班里的很多同学要强。

再后来,大概也是在15岁左右,父亲把我送到企业机关,跟着领导学习,在这里我亲身体验了机关领导们是如何工作的,商业和机关的差距是很大的,因为领导每天下午带着我去打乒乓球。

总之,这个思维是什么, 就是先要服务于他人,广积粮,不惜重金,把这些人都变成你的潜在人脉。

这让我感受到,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出来就会打地洞

优秀人家的孩子,或者跟着优秀的人,你就会变得更优秀,这个优秀不是表面上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有多么深的背景。而是 潜移默化的思维和认知就会不自觉的拔高,因为你见过更多,思维过更多。

比如,就是这个15岁的小姑娘,对她拎了一天包的我的朋友说,如果你们公司要做儿童教育,我可以帮你们做市场调查,因为你们大人是不可能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也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思维,进入孩子的圈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因为他们代表着消费的未来,她可以去访谈15岁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分别在想些什么。

我们不管这个过程和结局,但是 这个1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牛人大佬面前,开始介绍自己的价值,她已经具备了这种价值的思维。

这就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

延伸出来,就是圈子和环境的力量。

回归到我们,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有些人喜欢在家里撒娇,有些人已经叛逆的出去谈朋友了,而同样也有很多人,已经具备了商业的思维和价值的思维,开始积累资源了。

你是哪一类呢?

大部分人更喜欢撒娇,因为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都是在学校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 ,学习到的东西更是一些书本里的固定的学问。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会被捧着,就会得到鲜花和掌声,就会有老师偏心的保护,就会有帅气的男孩子追求。可是一到了工作岗位上,一切都变了,你的成绩不值得一提,领导更看重你的工作成果。你没有地方再可以撒娇,于是撒娇变成了抱怨,抱怨变成了焦虑,焦虑变成了迷茫。

第二类就是叛逆的孩子,他们更喜欢通过调皮的方式,小聪明的方式,去获得一些关注。 这些孩子,也许很调皮,也许很漂亮,总之,他们特别有一些自己的特色。于是在学校里,他们总能成为焦点,比如有些孩子喜欢打架,有些孩子喜欢搞怪,有些孩子打扮的特别时髦。但是同样进入社会,如果你的个性不懂得正确的释放,其实是一种灾难。

即使你长得再漂亮,靠脸吃饭比如要付出更高的代价,靠耍小聪明吃饭,最终也会被聪明拉下水。总之,这些孩子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对人的交往能力。所以我们发现,那些在学校里的“人物”,最终都沦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搬砖,加班,美貌不再,聪明好像也不再了。

第三类就是具备价值思维的孩子。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不一样的路径呢?

环境和圈子, 你跟着谁一起玩,你就会慢慢的变成谁。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只会抱怨,不出半个月,一向积极乐观的你也会变得抱怨。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在积极努力的学习,你自然也会跟随着积极起来。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是富豪,你自然也不会为钱发愁。

我经常跟朋友说,我特别希望我的团队,包括我手下的员工,身边的朋友,都成为牛人,我的徒弟未来的成就都能超越我,所以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帮助我手下的员工和小朋友们去争取更多的权益。

在工作之余,我并不会克扣任何人加班,反而, 我鼓励所有人工作完成之后去拥有一份副业,或者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去多读一些书。

包括在出差的时候,我带着我们的小组一起去爬雪山,一起去看展览,甚至带他们一起去见我的优秀的朋友,让他们见到更多不同领域特别优秀的人。

其实本质上,就是 一个团队的发展,一定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到思维和思想的同频,脚步的同频,这个发展和成长不仅仅是专业上,更是思维见解上,独立的思考上,更广的见识上。

如果他们未来都能做出一番事业,我的朋友圈也自然是高质量的。

目前的星球委员会也是这样,我经常花很多很多的时间,给他们讲很多我的思维和思路,带她们尝试更多的花样和玩法。我不希望一个人掉队。

昨天,我在星球里写了一段话,其实我们整个人生,就像是一次马拉松长跑,包括目前星球的成员,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发展和布局。

在起跑阶段,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前五公里,有些人跑的很快,出尽了风头,但是很快就没劲了。

有些人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节奏,不会被一开始跑的快的人影响,也不会因为很多人落下而放松,始终坚持自己的节奏。

于是,10公里之后,很多人开始落后了,20公里之后,很多人已经看不到了,30公里之后,很多人早已经被淘汰了。

其实在这场长跑中, 一旦你落下了一步、两步、三步,就再也没有机会追赶了。

你最终会沦落到下一个梯队,再下一个梯队,最终混迹在处于淘汰边缘的梯队。

也有些人,一直咬牙坚持,始终跟随着领头的队伍,即使是累一点,也跑完了全程。

其实,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一步、两步、三步的差距,然后从一起起跑的大部队开始,慢慢的分成了领先的圈子,中部的圈子,淘汰边缘的圈子...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