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战歌》第五期:《黄河大合唱》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4 17:05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烽火战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第五期《黄河大合唱》—— 用音乐反击侵略的民族怒吼 (主持人:佳阳;制作:董耘坤 朱冬冬)

1938年秋,日军铁蹄踏破华北、华中,武汉沦陷,广州失守,半壁江山笼罩在战火之中。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剧第三队,冒着炮火向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转移。

在壶口附近东渡黄河时,木船行至激流中央,突然狂风大作,惊涛拍岸。几位赤膊的船工青筋暴起,吼着粗犷的号子,在翻滚的浊浪中奋力划桨。光未然紧抓船帮,望着这一幕,浑身颤抖——他忽然彻悟:这条咆哮的黄河,不正是中华民族在血火中抗争的象征吗?

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在一次排练中坠马受伤。他的好友、作曲家冼星海前来探望。狭小的窑洞里,光未然向冼星海激情朗诵了酝酿已久的《黄河吟》,诗中融汇了他渡黄河的震撼、前线见闻的日寇暴行和百姓苦难。

冼星海听完全诗,沉默良久,突然一把抓过诗稿:我有把握写好它!

接下来的六个昼夜,冼星海将自己封闭在窑洞中。延安物资极度匮乏,乐器奇缺。他找来煤油桶、搪瓷缸、吃饭的勺子,亲手制作低音胡琴和打击乐器。创作到《黄河怨》时妇女哭诉时,他数次痛哭失声;而写到《保卫黄河》时,他又亢奋地边写边挥拳,仿佛指挥着千军万马。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正规的乐队,但当风在吼,马在叫的歌声喷薄而出时,全场观众热血沸腾,毛主席情不自禁起立鼓掌,许多战士热泪盈眶。这首诞生于民族存亡之际的作品,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抗击侵略的精神号角。

八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炮火早已消散,但黄河的怒吼依然在我们血脉中奔流。它时刻提醒着:中华民族曾在最黑暗的时刻,用音乐作武器,向全世界发出了不屈的呐喊。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