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空中的星绘亮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9-04 14:02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我相信四普工作就像是在将夜空中的星绘亮。

甲辰年六月十八日, 是我作为萌新普查员参与平度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日子。这一天,我探索了漫漫星空的第一颗星——王氏民居。

炎热的三伏天里, 驱车行驶在坑洼不平的路上, 我们翻阅着队长发送的王氏民居背景资料, 查看地图确定行驶路线,负责沟通协调的普查员联系着地方政府与文化站工作人员。车子不时一颠,微风袭面,我觉得像是在乘着风扬帆。但实际并非这么美好 。下过雨的土路使车子陷入泥中,普查队员秉持着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念,搬来石头垫在车轮下增大摩擦力, 力气大的队员开始主动推车。最终,在大家齐心合力下车子挣脱了泥潭桎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文物位于道路复杂的村子内难以到达。我们只能联系镇政府同志帮助我们抵达隐藏在房子中的王氏民居。

王氏民居就在眼前, 普查队员又该如何揭开它的古老面纱呢?首先负责收集线索的普查队员详尽细致地与相关村民了解了文物实际情况。交谈之余,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也被无形的输出。面对记录着访谈信息的普查队员,村民们一改往日的身份,纷纷变成了我们补充记录王氏民居的修建年代、产权变更、使用情况、修整状况等实际信息的文物普查参与者。然后,负责测量数据的工作人员们立刻行动起来, 利用激光测距仪和卷尺进行微观测量,利用无人机航拍进行宏观测量,同时无人机也可以帮助使用 RTK定位的普查员规划定点路线,高空实时监控保障普查队员的安全。此外, RTK 的使用要求高,调试过程复杂,定点的位置一般偏僻,蚊虫叮咬都只是一般问题,有时还需要爬到草垛上或在杂草丛中取点。但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大家变着法子取得工作成果。与测量工作同时进行的是拍摄工作, 普查队员不仅要对照三普照片资料拍摄对比图,还要仔细勘探文物实地情况选取最佳角度,拍摄全景照片、标志处照片、年代细节照片等。这些工作是无声的,但是沉浸其中的, 我似乎听到时间在文物上流淌形成的诗。

王氏民居的实地考察接近尾声,民居的居住人韩奶奶和她的老伴儿拉住我们,热情邀请我们吃西瓜。盛情难却,我们放下工具吃起了老人递来的西瓜,听着老人讲述前人建宅、后人保护修缮的故事。看着太阳柔和的金光敷在古宅上,我仿佛回到了清朝建宅时,王氏先人气宇轩昂, 身穿长袍略显简洁, 脸上难掩喜色。望着他殷切的目光,我在想,他的期待里有什么呢? 这屋子承载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情,还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坚毅呢?思绪万千,我们踏上了返程,问题就交给更多的实践去回答。

实地普查后便是整理资料与系统录入。一方面, 我们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馈各方,推动文物修缮与保护利用工作;另一方面将整理好的信息录入系统,这项工作更是要严谨细致,比如仔细核对情况是否属实,填写文物基本信息,选取文物照片、平面图、位置图填入系统并编辑时间、作者、底号,导入文物的精确坐标信息,最后提交审查,进行完善。

又是一个暮色时分, 回家路上看着挂上星星的夜笼罩着这座我生活的城, 静谧的,和谐的,我仿佛也看到了文化群星闪耀时,如玉的星光给这座城镀了一层盔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的根,对她的归属感也将为我们镀上盔甲。我坚信,保护文物就是在绘亮夜空的星,就是在铸造文化的盔甲。

文/平度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志愿者,中国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孙浩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