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上了《我家那闺女》后,观众的吐槽像潮水一样涌来。她在节目里点外卖、不会做饭、筷子在菜里乱翻,生活状态就像个没结婚的年轻女孩。网友直呼:这哪像个当了妈的人?
孙怡今年三十多岁,有个8岁的女儿,叫大福。可她和女儿的生活像是两条平行线。女儿从4个月大就由姥姥带,衣食住行、上学放学,全是姥姥操心。孙怡呢?自己在外面租了个小公寓,父母和女儿住在大别墅。别墅看着就气派,一楼是父母的卧室和客房,二楼是大福的房间和练琴房。孙怡给家人提供了不错的条件,但她似乎只管掏钱,不管其他。
孙怡的生活状态简单到不行。不工作的时候,她就躺在床上玩手机,困了就挪到沙发上。吃饭?要么点外卖,要么用空气炸锅随便弄点。她坦言自己不会做饭,也懒得学。想女儿了,她就回去看看,带大福骑个车、做个美甲。她说她和女儿更像闺蜜,不是传统的母女关系。这话一出,网友炸了锅:当妈的,责任哪去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孙怡的妈妈完全支持这种生活方式。她觉得年轻人有自己的节奏,和老一辈不一样。孙怡单独住,能少90%的烦恼。孙怡妈妈还说,女孩子不用学做饭。她小时候就没让孙怡和妹妹进厨房,怕她们学会了以后在婆家受委屈。结果呢?孙怡30多岁了,不仅不会给自己做饭,连女儿的饭也做不了。节目里她好不容易秀了一把厨艺,做了四菜一汤,可大家都吃不下去。
孙怡妈妈的观念乍听挺暖心,可细想总觉得不对。做饭不是什么高深技能,就像开车一样,学会了不一定天天用,但不能一点不会。向太都说过,女孩子得会点生活技能。父母不可能照顾一辈子,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孙怡到时候不仅要照顾自己,还得照顾父母。这道理简单,可孙怡妈妈似乎没想过。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孙怡妈妈觉得自己这套教育没毛病。她22岁生下孙怡,就把孩子扔给奶奶,自己出去打拼事业。现在她觉得孙怡也该这样,年轻时候专心赚钱,孩子交给她来带。她说这样对大家都好:孙怡赚了钱,孩子生活有保障,她和老伴晚年也能过得舒坦。这话听着像在说,帮你带孩子,你得回报我们。可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姥姥帮忙是情分,不是交易啊。
孙怡妈妈觉得自己当年的路走对了,毕竟孙怡现在能赚钱,算“成功”。可孙怡的精神世界呢?她在《再见爱人》里说了不少金句,但句句都透着内心的漂泊。她似乎缺了点底气,缺了点对生活的掌控感。网友猜,这会不会跟她婚姻不顺有关?毕竟,婚姻需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缺了生活能力,缺了责任感,日子能过好吗?
孙怡和女儿的关系也让人唏嘘。她说她和大福是闺蜜,可闺蜜能代替妈妈吗?妈妈是那个陪孩子长大、教她做人的人,不是只在想念时出现,玩一玩就走。孙怡妈妈小时候把她交给奶奶,现在又帮孙怡带大福,像是复制了当年的模式。可这种“错位”的爱,真的是爱吗?大福8岁了,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不是姥姥的包办。
这事让人忍不住想,孙怡妈妈的观念到底从哪来的?她觉得不让女儿学做饭是为了保护她,可这保护是不是有点过了头?生活技能不是负担,是独立的基础。孙怡现在活得像个单身女孩,自由是自由了,可她和女儿的感情呢?她对家庭的责任呢?这些东西,不是钱能解决的。
再说回孙怡,她的生活状态确实让人羡慕又疑惑。羡慕的是,她有父母兜底,经济条件也不错,想干啥干啥。可疑惑的是,这种生活真的长久吗?父母总会老,女儿总会长大。到时候,孙怡能靠什么撑起一个家?她现在的状态,像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忘了外面的责任。
这事放到我们普通人身上,也挺有共鸣。谁家没点代际矛盾?父母觉得为孩子好,恨不得把所有事都包了,可孩子长大了,真能独立吗?孙怡妈妈的做法,像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缩影:父母付出太多,孩子却少了历练。孙怡的案例摆在这,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负责任,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数据上来看,中国有不少像孙怡这样的年轻妈妈。根据2023年的一项调查,城市里30岁左右的女性中,有超过40%表示生活技能欠缺,尤其是做饭、整理家务等。另一项研究显示,隔代抚养在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很常见,超过60%的幼儿由祖父母主要照顾。这背后,是父母忙于工作,还是像孙怡妈妈这样,主动把责任揽过去?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孙怡的故事,表面看是她个人的选择,其实折射出很多家庭的现状。父母的爱有时候会变成“甜蜜的负担”,让孩子少了成长的机会。孙怡妈妈觉得自己的教育没问题,可孙怡的漂泊感、大福的妈妈“缺席”,不就是这种教育的后遗症吗?我们不是说孙怡做错了什么,她也在努力平衡事业和生活。可当妈的责任,终究不是姥姥能代替的。
这事没个标准答案。孙怡的生活方式,有人觉得自由,有人觉得不妥。孙怡妈妈的观念,有人觉得暖心,有人觉得偏了。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会怎么平衡家庭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