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财政贴息。贷款贴息是对贷款利息进行补贴,一般是明确特定用途,由财政补贴借款人利息支出。它可以看成是一种优惠贷款,以鼓励或引导贷款资金流向特定领域,从而丰富该领域的资金来源并降低融资成本。本次,涉及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是居民消费贷款时,财政帮居民支付一定的贷款利息,这样可以直接降低消费者的贷款成本,扩大贷款需求。
多家银行对消费贷款贴息范围进行了明确
比如,工商银行App信息显示,该行会设立贷款贴息专区。借款人可享受贴息的贷款产品为其用于满足个人或家庭合法消费需求的,且贷款合同利率符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要求的人民币贷款,不含续贷。具体来看,包括但不限于消费用途的个人信用贷款、随房e借、个人汽车贷款、退役军人乐业贷款、房抵组合贷、助商组合贷、金融资产质押贷、涉农贷款等产品。不含信用卡类产品和个人住房贷款。
贴息适用的消费场景多元。浙商银行和浦发银行介绍,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虽然贴息政策实施的日期是9月1日,但部分近期已申请到的个人消费贷款也可能享受贴息。建设银行客户经理介绍称,享受贴息后,消费贷利率低至2.0%起,额度高达100万元,期限最长7年,实际额度和利率等以审批结果为准。同时,各家银行均明确,信用卡分期业务不在贴息范围。
在取得贴息资金方面,银行普遍采取自动开展贴息操作——借款人的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结息时,银行会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计算贴息金额,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
单人单家银行贴息上限为3000元
此次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消费者想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只需要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银行会自动计算和减免贴息“红包”,并告知消费者。
多家银行表示,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为了方便客户操作,各家银行普遍简化了申请流程
中国农业银行介绍,使用贷款时只需客户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该行查询贷款发放账户。对系统可自动识别账户中消费交易信息的,农行自动开展贴息。中信银行表示,客户在授权该行对其贷款账户相关交易信息进行查询后,对符合标准的、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自动办理贴息。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关系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金融管理部门将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费工作,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
服务消费首次被纳入国家贴息体系
消费者签署贴息协议后,如果是通过POS机,或通过扫码支付、线上交易支付等方式,用贷款关联的借记卡账户进行支付,或者将贷款资金向消费交易对应的对公商户直接转账,均可自动识别,享受补贴。不过,如果是将贷款资金进行取现、转账至个人账户的,系统均不作认定,但可以通过上传发票、人工认定的方式补充,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消费贷贴息被违规套取。
这次消费贷贴息政策除了利好消费者,对商家而言有何好处?财经评论员马元在采访中表示,本次消费贷贴息政策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将补贴对象从商品扩展至金融成本层面。这一调整使政策的覆盖范围更广、杠杆效应更强、贷款期限安排也更灵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服务消费首次被纳入国家贴息体系,对拉动服务类消费具有特殊意义。对商家而言,该政策有望带来明显需求增长。贴息措施降低了居民分期消费的金融成本,而通常选择分期支付的往往是客单价较高的产品与服务。据相关机构预测,此举将推动销售额提升5%至15%,其中对服务消费相关行业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
在落实层面,为防止消费贷贴息资金被挪用,政策设置了多道监管防线。贷款前,借款人仅可在23家指定机构申请,并需授权银行查询其消费交易信息。贷款过程中,系统将实时校验,要求贷款发放账户与消费场景账户实现绑定。贷后还会通过随机抽检与大数据交叉比对等方式进行监测,确保资金流向合规用途。一旦查实贷款被挪用,借款人可能面临纳入征信等惩戒措施。所以综合来看,此次消费贷贴息政策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源:上海证券报、财联社、看看新闻、央视财经)
审核:卢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