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双离合被喷十年,大众为何还在坚持使用?拆开底盘才懂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9 22:07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史上,大众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就是一场充满争议的豪赌。十年前,当消费者还在为AT变速箱的平顺耐用习以为常时,大众以“换挡快、油耗低”的优势为卖点,这项技术推向市场。也随之而来的过热、顿挫、异响等问题,让车主苦不堪言。但为何到现在仍然还在坚持使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呢?

先来看看机械结构:

两组离合器分别控制奇数挡和偶数挡,通过预判驾驶意图实现快速换挡。这种没有液力变矩器设计,理论上能将传动效率提升到95%,远超AT变速箱的80%。

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当离合片在堵车时频繁半联动,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向湿式双离合那样被油液带走,温度飙升到临界点就回去触发保护性罢工,这也正是车主门都遭遇“加速无力”的原因。

大众的工程师并没有预见这个问题。早期型号都机电控制单元对温度过于敏感,导致保护机制过早介入。

最主要的是:

欧洲路况通常都以高速为主,设计初衷本就考虑亚洲城市的红绿灯非常多的路况。

同时也是为了成本控制:

拆开一台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会发现它的零件数量比6AT变速箱少15%,组装工时缩短20%。更关键的是,干式结构省去了油泵、冷却油道等复杂系统,可以省下很多成本,而且大众车企,每年销量那么多,就是3亿美元的利润空间。

我自己就是开大众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车型:

我翻阅大众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使用手册,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建议:

拥堵时切换手动模式、避免长时间低速行驶、红灯挂N挡等等,这些看似贴心的提示,实际上是将本应该由机械承担的成本,转嫁给用户的行为修正。

更微妙的是:大众通过TSI发动机的调校,能让我涡轮在1800~2000转就能爆发最大扭矩,也降低了低速时的顿挫感,同时降低油耗这就说明现在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早已不是以前了,虽说没有AT变速箱那般省心耐用,但对于热爱驾驶的用户来说,这种车型最适合不过了。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