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学校劳动场地有限的现实情况,成都市读者小学积极创新,利用楼顶空间建成一座生态空中农场。通过自制生态肥料、采用环保种植箱,并按节气采购种子,在校内开展种植、移栽、采摘和肥料制作等课程,有效拓展了劳动教育实施空间。同时,学校推动家校协同,让学生在家庭中开展食材处理、美食制作等生活劳动课程,初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与服务意识。
9月至12月,学校依据节气特点,分批次组织四个年级学生赴空中农场开展劳动实践。9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挖红薯技巧,通过实践掌握判断红薯生长状态及挖掘方法,在协作中完成收获任务,欢声笑语回荡在农场。
10月,经过阳光和雨水的洗礼,农场里的油麦菜长势喜人,叶子肥硕、色泽鲜亮。四年级学生采摘长势良好的油麦菜,并将其带回家中加工成菜肴。经过热烈讨论,学生们计划开展萝卜种植活动。通过调查前期调查和课堂学习,他们了解了萝卜的形态、品种、生长习性以及种植萝卜需要的温度、湿度、土壤条件和劳动工具等,顺利完成从开坑、播种到培土、浇水的全过程。
豌豆尖是成都人的心头爱,大人小孩都不例外。11月,二年级学生采摘冬季最新鲜最嫩的第一茬豌豆尖,学习其营养价值和采摘技法,并将收获成果用于家庭烹饪。12月,尽管时值大雪节气,空中农场仍硕果累累,学生成功采摘花菜、卷心菜、芹菜等冬季蔬菜,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跟着节气趣劳动,时令好物我知晓”系列活动通过契合自然节律的劳动实践,使学生深入感知节气文化,体验劳动价值,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成都市读者小学表示,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推动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能力、全面发展。
据了解,成都市读者小学自开学以来系统性构建了“1+4+24 跟着节气趣劳动”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学年教学安排。该课程以“1”指代全年,体现劳动教育贯穿始终;“4”对应四季,突出季节性劳动内容差异;“24”则代表二十四节气,每节气围绕一种时令蔬菜展开跨学科劳动实践,涵盖生产劳动、生活劳动与服务性劳动,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图/文 成都市读者小学)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