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田埂上的“设计师”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9 14:06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讲述人:安吉义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玲玲

  最近进入了农忙时节。由于高温少雨,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忙着对稻田进行灌溉和施肥。我跟着父亲天天在田间查看庄稼生长情况,等待着丰收季的到来。

  我在大学念的是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在杭州打拼七八年,开过多家连锁服装店,年入百万。我以为会这样一直走下去。可在2019年,我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卖掉杭州的房子,关掉所有店铺,回乡当一名“新农人”。

  父母在安吉县农科区垅坝村承包了700亩地种植大米。他们年纪大了,越来越力不从心。父亲常说:“现在种田讲究机械化,年轻人才能撑得起。”

  听到父亲的话,我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接过他们手中的锄头。

  起初父亲对我的选择半信半疑。他嘴上说“你是做服装的,懂什么庄稼”,眼神里却带着期盼。我没有多解释,只是把仓库建起来,把现代化机械一台台搬进来,成立了安吉义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播种、育秧、收割、烘干、储存,一条完整的机械化流水线慢慢铺开。可是真正下田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小看了种庄稼。不会看秧苗,不懂施肥,更不懂病虫害。我白天跟着父亲学,晚上跑去农业部门请教专家,时常一身泥水回家。朋友圈里的老朋友渐渐疏远了,昔日都市的繁华,换成了稻田里的孤独与沉默。

  父亲和我常有分歧。比如销售,我把优质大米低价试水,他心疼得直摇头:“这不是赔本吗?”而我告诉他,这是让顾客先尝到好米的策略。直到销量渐渐爬升,回头客越来越多,他才认可我的做法。

  做服装需要品牌,农产品也同样需要品牌。于是我推出了两个子母品牌——“义泉大叔”和“米姑娘”,一个打开中低端市场,另一个则是走高端路线。之后通过网络直播,把湖州的好大米卖到长三角各城市,与酒店、学校建立了合作。父亲负责种植,弟弟管机械操作,我全力做品牌和销售。各自的专长汇聚在一起,合作社有了活力。

  可我并不满足于只卖米,想让稻田不只是稻田。今年,我建起了稻米咖啡空间,把大米做成米糕、米酒露,还研发了大米咖啡,吸引了4000余人次前来研学体验。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如今,合作社粮食年产量可达4000吨,年产值3500万元,是安吉规模最大的粮食种植企业。同时,我还建立了“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周边40多户农户提供粮食代清理、代干燥、代存储、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为农户降本增收,吸纳了六七十人就业。我还探索了稻虾共生的新模式,让一亩田既产粮也养虾,亩均产值提升3000多元。

  从时尚设计师到稻田新农人,从都市的霓虹到田野的星空,每当看见一袋袋大米从仓库运往各地,村民拿到工资笑得开心,十几名大学生青年加入我们团队,我就知道自己没有走错。

  土地不会辜负真心耕耘的人,这就是我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记者  王豆豆  整理)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