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生命的初始设置:静坐读易之豫卦讲稿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8 22:04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继续分享静坐读易的讲稿,书尚未出版。今天分享的是豫卦节选。配图是周易系辞传课稿,其中讲到动静有常,正与文章内容相关。


静坐读易之豫卦讲稿节选

柯小刚(无竟寓)

静坐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豫卦的“顺以动”之理。豫卦坤下震上,坤顺而震动,故豫卦之义在顺势而动、顺性而动,即《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动。率性顺道之动会使人得到生命本然的快乐,这便是豫卦之为乐。有了这样一种乐,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就会从容和顺,有《乐记》所谓“和顺积中,英华发外”之象。

静坐要去找回的,正是生命的本然愉悦。找回的方式正是豫卦所谓“顺以动”或梳理自性的文理,理顺七情六欲在天命之性中的展开,使其自然顺动,不滞不淫,无过无不及,从容中道。如此“和顺积中”日久,自然“英华发外”,便有豫卦“雷出地奋”的发生,使人精神向上,永远有一种乐观情绪伴随生命中的一切遭际。无论在什么境况下,即使在当悲则悲、当怒则怒之中,也会有一种恬愉的底色,使人不至于过悲过怒。

豫本来就有预先、豫备之义。静坐要去找回的就是一种生命的初始设置,为一切境域准备好不预之预,使人总是能从容不迫、顺势而为,无论遭遇什么突发状况都不惊慌失措。子曰:“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便是豫的工夫,使人总能豫为之备,处在一种待机的状态,恬静愉悦,从容不迫,待机而动,顺势而为。这样一种总是有所预备的愉悦,便是豫。

静坐不就是生命之豫的练习吗?静坐的时候什么都不干,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务,没有出差,也不见朋友,就是一个人坐在那儿。此时在做的只是一件无事之事:生活之豫,生命之待。静坐是在做准备,以便重新投入工作和生活,重新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这就是静坐的豫卦之义。实际上,我们每次读《易》之前的静坐,本身就是豫之工夫。所谓预习,不只是知识上的先学,更是生命状态的豫备。通过静坐来豫备一下,卦象才会自己呈现,给每一个有所豫备的心灵带来豫悦之乐。


(坤下震上)豫,利建侯行师。

豫卦坤下震上,唯九四一阳,其余五爻皆阴。在复卦中,这一线阳气被压在重阴堆叠的最底下,而到豫卦这里则刚刚翻出地面,是为“雷出地奋”之象。雷是阳郁于阴而不可遏止之象,一旦冲破重重抑郁,奋出地面,自然欢天喜地。此象正如贝多芬第九交响:前面三个乐章可谓复卦,都是阳气郁伏地下但又不可遏制,等到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合唱喷涌而出的时候,就是“雷出地奋”的豫卦了。

“利建侯”的卦辞,前面在屯卦已经见过。屯之所以“利建侯”,是因为屯卦下体震卦是长子,在“天造草昧”的屯难之时,可以独当一面,封为一方诸侯而开辟新局面。“行师”之象则显著于师卦。师者众也,师上体坤卦有众多之象,无此师众则九二虽为“丈人”而无师可行矣。故豫之“利建侯”显见于震,“行师”之象则有赖于坤。

建侯之事早已绝迹,但豫卦建侯之象却可以变化的形式随处见诸现代生活。比如奥运会得金牌的时候,升国旗奏国歌,就是豫卦建侯之象。军训的时候奏进行曲,节奏铿锵鼓舞,亦可谓豫卦行师之象。在这两个例子中都有音乐奏响,这是豫卦取象的核心。

震者雷也,是八卦中唯一取之以声的卦。这一点对于豫卦的取象非常关键。建侯仪仗的礼乐之声,行师击鼓的军乐之声,都有赖于震卦的雷动之象。在八卦中,巽风和震雷都是可以听到声音的,但风本身无声,只有吹过树枝孔洞之类才有声音,《庄子·齐物论》所谓“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即言此。在自然界的雷电现象中,闪电可以看见,属离卦,雷声则以其可闻,且闻之使人动容变色,故取以为震卦动变之象。豫卦取象之核心在音乐之声,本根正在雷电震动之响。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坤顺震动,故豫“顺以动”。此点尤其体现在九四与初六的相应关系之中。“刚应而志行”之“刚”即指九四,是豫卦中唯一的阳爻,也是全卦动进之主。不过,光是九四之动还不足以成就豫,它必须在坤的相感与顺应中才能形成天地、四时、圣人、民众皆以顺动的豫卦之象。这便是“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前句说“顺以动,豫”是所以成豫的工夫,重在豫之为快乐愉悦之义;后句说“豫,顺以动”是成豫之后的效验,重在豫之为从容有备之义。“顺以动”就能快乐,而有此快乐则更易遇事顺动,从容有备而顺势成之。愉悦、从容二义在豫卦中是相互生发的。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我曾给自己取字“如之”,就是年轻时读《易》到豫卦时有感而取。天地、日月、四时都是“顺以动”,圣人法之,则“刑罚清而民服”,莫不顺动,无扰民之官矣。无论天地还是人事,顺动之顺在于时。四时不违天时,人事不违民时,则自然顺动。故曰:“豫之时义大矣哉”。

豫是第一个叹时之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所言,莫不在时变,而叹时之卦一共有十二个,可视为理解《易经》的十二个关节点。《易》之叹时有三种叹法:一是叹某卦之“时大矣哉”,一是叹某卦之“时义大矣哉”,一是叹某卦之“时用大矣哉”。“时用”之叹有坎、睽、蹇三卦。坎者坎险,睽者睽离,蹇者蹇难,都是形势艰险之卦,犹如毒药,善用之可建奇功,不善用之则贻害无穷,故《易》叹其“时用”,唯适时善用之则大矣。

“时大”之叹有颐、大过、解、革四卦。这几个时刻本身就很重要,所以不叹其“用”其“义”,仅叹其“时”。颐养之时的重要性,今日生活中尤为切身。过去营养不良,多发贫血、低血糖晕倒;如今丰衣足食,却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富贵病”的增加。可见颐养之时,不可不慎也。大过之时是乱世,如何立身处世,乃至如何在艰难时世中力挽狂澜,都有赖于时机的把握。所以,大过也是非常关键的时刻,其时大矣哉。解卦之时得到解放、释然,但恰恰有人在这个时候出问题,比如跑完马拉松之后的解散放松中却躺在地上死掉了,饿了好多天之后得到酒肉却在大吃大喝中噎死了等等,都是“解”之时刻的重要性。至于革卦的革变时刻、革命时刻,当然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大时刻,自不待言。

“时义”之叹则有豫、随、遁、姤、旅等五卦,今天读的豫卦就是其中第一个。豫之时义在顺动。顺则不违天地之自然、人事之情理,故动而得豫。紧接豫的随卦也有时义之叹:“随时之义大矣哉!”这个表述方式稍有变化,不是“随之时义”,而是“随时之义”,这就使卦名嵌入时义之中,愈见时义之见于卦德。豫则随,你要是高兴了就可能跟着走,但跟着走可不是闹着玩的。随什么时,怎么随,都是大学问,故“随时之义大矣哉”。相遇之时亦须注意。与谁相遇,什么时机相遇,都意味着“姤之时义大矣哉”。遁逃之机亦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微子》),“遁之时义大矣哉”。旅行也是时义凸显之时。何出何处,何去何从,一任时义之知,故“旅之时义大矣哉!”

所以,《彖传》叹时之大、时用之大、时义之大的卦一共有十二个。另外,叹大的还有乾坤二卦:“大哉乾元”,“大哉坤元”。言不能尽,故叹之。叹其实是一种诗性的和音乐性的言说。心有所感而口不能言,故咏叹之,歌唱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豫是音乐之卦,叹美时义之大的第一个卦也刚好在豫卦,这本身就是令人感叹的现象。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