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耿俪洳 罗晓君 苏文博 图片由经开区提供
时值8月下旬,阳光依旧灼热,可孩子们的暑假已进入倒计时,各地教育部门陆续发布秋季开学通知,为这个漫长假期画上句号。
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当孩子们在享受轻松假期时,嘉兴经开区多所学校却是一派火热场景。在8月这个校园环境改善与基础设施升级的“黄金期”,学校“爆改升级”一系列基础设施,以崭新面貌迎接充满活力的新学期——
在校园环境方面,聚焦“安全隐患消除”,多所学校或进行外立面改造、或开展运动场更新……各项工程紧锣密鼓,只为给师生打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校园食堂方面,聚焦“就餐体验提升”,多所学校将食堂改造列为民生实事重要亮点,从消毒设备添置到餐厅氛围打造,从管理制度上墙到餐饮文化倡议,扛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与担当。
在校园交通方面,聚焦“出行安全通畅”,部分学校积极推进校园周边与内部交通“微改造”,通过优化改造提升,全力构建安全、畅通的校园交通环境,让“上学路”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焕新升级,有新变化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长水街道的绿城育华长水实验学校,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此前,该校教学楼存在外墙脱落问题,室外运动场地也有不同程度破损,既影响校园美观,也对教学活动和师生安全造成隐患。
此次改造聚焦“安全隐患消除”,直击痛点。目前,教学楼外立面改造与学校跑道修复已率先启动,工人师傅们顶着烈日细致作业,力求让建筑外观重焕活力,运动场地恢复安全使用功能。
“我们调整施工时间,避开高温时段,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项目负责人王超表示,目前跑道基层已修复完成,正在进行塑胶面层铺设。
位于城南街道的嘉兴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改造现场同样忙碌,水泥、地板砖等建筑物料整齐堆放,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忙着搅拌砂浆,有的专注于墙面维修粉刷。
此次暑期学校改造为一期工程,改造提升总面积达41200平方米,既包括宿舍楼、中学食堂等区域的内部装修,又涉及室外景观绿化升级、道路铺装翻新及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共有20余项子工程。
截至目前,宿舍楼内部瓷砖铺贴、走道吊顶龙骨安装已顺利完成,中学食堂吊顶工程也已收尾,风雨操场与室外广场正在进行更新。同时,学校重新规划建设了入口广场和校名墙,并增设校园文化展示区,让人眼前一亮。
“我相信,新学期师生入校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学校的变化。”项目负责人吴嘉皓充满期待地说,完工后,校园环境将实现质的提升,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运动空间,都会更加美观、实用。
为保障材料安全,学校改造工程所有建材均选自集团招标品牌库,“改造使用的材料环保等级必须达到E0级,特别是教室和食堂区域,我们额外增加了甲醛检测环节。”吴嘉皓介绍。
除了以上两所学校外,今年暑假期间,在嘉兴经开区还有塘汇实验学校、经开实验教育集团、洪兴实验学校等共10所学校列入改造提升计划。目前,所有项目均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按照计划,开学前全部竣工。届时,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将全面提升,校园环境将迎来华丽“变身”。“爆改升级”迎开学,让期待值拉满。
校园就餐,有新体验
崭新明亮的就餐大厅、智能高效的传送带系统、分区严格的色标管理厨房……在新学期即将到来时,嘉兴经开区6所中小学以焕然一新的食堂环境迎接学子。
“学生吃好,才能安心读书。”嘉兴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吴锦光介绍说,学校食堂于2013年启用,是此次改造重点之一。利用暑期时间,施工人员在高温下完成了旧设备拆除与新设备安装。
走进嘉兴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食堂,橙白相间的新餐桌椅整齐排列,与学校主色调呼应,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明亮。“以前的座椅已使用12年,不少已有破损,色调搭配也不够敞亮。”吴锦光表示,换新桌椅,增加吊顶灯光,就餐环境更加亮堂。
最大的变化是新增的传送带系统。学生用餐后,只需将餐盘放在传送带上即可,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食堂增添了全新的消毒房。“以前用消毒柜,阿姨们要把盘子逐个放入,空间有限。现在新建的消毒房,通过热风循环实现全覆盖消毒,效果更好。”吴锦光说。
除了硬件改造,学校食堂还在软件方面下了大功夫,如嘉大附属学校就从2025年开始将包餐制改为选餐制。“我们从两个大荤、两个小荤加一个蔬菜里面选出三样菜,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吴锦光介绍,“每周每个学生还有一餐是特餐。”
改进菜品的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饮食文化建设,在就餐区添加“珍惜粮食”“就餐礼仪”等方面的宣传内容,同时把所有制度按最新要求上墙。价格方面也保持了合理性,一到三年级中餐11元,四到九年级中餐12元,晚餐13元,每餐还提供酸奶、水果或小面包。
嘉兴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目前有1700多名学生,食堂只能容纳600多人。为应对空间限制难题,从2025年2月起,学校从11点到12点半实行分三批就餐制度:1至3年级一批,4至6年级一批,7至9年级一批,尽最大努力保障每个学生都能舒适就餐。
小食堂,大民生。这些看似局部的改造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关切,也折射出教育理念的升级。不只嘉兴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嘉兴经开区还有不少学校在悄然改变。如塘汇实验学校,食堂改造同样注重科学布局与食品安全。该校总务主任朱建峰介绍:“我们利用暑期对加工间进行了改造,分成水产、肉类和蔬菜3个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该校还新增了大容器存储间,专门存放汤锅等大型炊具。操作间内,刀具砧板按“色标管理”制度整齐分类,生熟食材严格分区;大屏实时监控后厨动态,“明厨亮灶”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通过暑期建设,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最终建成一个满意食堂。”朱建峰表示。
从硬件提档到管理升级、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标准化、规范化的学校食堂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通学路径,有新惊喜
这个暑假,嘉兴经开区学校的变化不仅在校园环境、校园食堂,还有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校园出行上。利用暑假“窗口期”,嘉兴经开区多所学校积极推进校园周边与内部交通“微改造”,通过优化提升,全力构建安全、畅通的校园交通环境,让“上学路”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在嘉兴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内停车区域与交通动线迎来全面调整。学校副校长吴锦光介绍,本次改造严格遵循“人车分流”原则,实现人流与车行路径科学分离。根据新规划,在学生入校时段,校门口禁止车辆通行,教师车辆统一由南侧出入口进出,目前南侧已设有80余个停车位,可充分满足教职工日常停车需求。
食堂下方的架空层原本作为停车场使用,现也已转型为学生活动空间。仅在开展大型活动期间,如果存在停车位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才会适时重新开放该区域作为临时停车场地,确保活动期间车辆有序停放、交通顺畅。
“这一调整不仅提升了校园空间利用效率,更通过动静分区、人车错行的方式,为师生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吴锦光表示。
与此同时,校门口的“小确幸”,还藏在一条条“最美上学路”里。
在塘汇街道,一项以“儿童友好上学路”为主题的社区微改造也已经在规划实施中。依托塘汇街道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将通过系统优化市政道路、学校与社区三大空间功能,从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三个维度入手,在有限空间里营造出行安全、设施完善、充满童趣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
在茶园小学周边,彩绘卡通石墩、互动景观墙、趣味导视牌、地面彩绘等元素将陆续亮相,让原本普通的通学路径变成孩子们探索与游戏的趣味走廊。小尺度改造创造出大童趣,校门口的街区将成为活力互动的新课堂。
桥头设置的科普角、地面上的温馨提示语、“礼让儿童”标识等,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在细微处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一条集安全、友好、趣味与学习于一体的“最美上学路”将徐徐展开。
“微改造+儿童友好”双线推进,不仅着力提升通行效率,更赋予教育意义与人文温度。这些“最美上学路”,成为城市温暖而崭新的风景线,也见证着经开区在精细化治理与教育配套融合上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