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见识,不迟疑地去做,一件件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就能积累出不普通的结果!
——悦哥
老读者知道有次悦哥直播,一位叫张宁的朋友,连麦问了我一个好问题。张宁是一位很"儒雅"的职业经理人,他很爱读书,在上海管理一个较大的物业公司。我都很难想象他怎么去管理非常繁琐和麻烦的物业公司人员、去处理那些麻烦的业主邻里关系……
张宁总前几天在刘润读书会的社群中,分享了一段读书心得,虽然不长,但却记录了他在上海疫情封闭期间,怎么读书,并用读书的结果为自己"名利双收"的。
我先分享他的原话:
"原文引述《纳瓦尔宝典》
致富最重要的技能是成为终身学习者,无论想学什么,你都得找到途径和方法。以前的赚钱模式是读4年大学,拿到学位,在某个专业领域干上30年。现在不一样了,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在9个月内掌握一门新专业,而这门专业在4年后就过时了。但在专业存在的这3年里,你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概念转述
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通过知识体系的建立快速掌握某个新专业、新技能,这样オ能获得财富。
个人体验
今年开展了“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的主题学习,共花了3个月时间,阅读了至少十本书,五十多个文件和标准,还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建立了“双碳”知识体系,写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已经被国家核心杂志期刊编辑审核录用,编写了行业协会的课题约15000字,经过初步评审,获得专家和高校教师的认可。自己已经可以被称为“双碳”专家。
行动指引
继续每年找2-3个主题,快速建立知识体系,并且要形成输出,创造价值。"
这时群里有群友问张宁总,如何选书的问题。他回答:
" 第一:
1、找经典书籍、经典公众号
2、看最有用的章节
3、列出经常出现的名词,记录它的概念,至少30个。
4、参加行业论坛,听专家大咖怎么说。
5、做思维导图,写文章,输出倒逼输入,不断完善。
第二:跨界意味着要离开自己感觉舒适的领域,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还要和另外一些这个领域的专家、大神合作或者竞争,能仰仗的终极利器就是学习。仰仗在自身专业领域成为专家的过程中练就的学习能力,仰仗二八原则,认真搞明白一个新领域里的最核心的三十个专业术语,读一本此领域里的经典教科书,缠着问两个此领域里的真明白人一人一百个问题。如果有条件,在新的领域中找到一个能给你实际帮助的导师,不需要占用他很多时间,真困惑的时候,再思考一下,如果还不明白,去问导师,往往在见识上容易突破。
以上摘自冯唐《有本事》。这是冯唐给我的启发,也算是学以致用、不谋而合。关键是不仅输出可以赚钱,有丰厚的稿费,还能丰富自己的职场资本,做今后作为专家做各种主题演讲,做咨询,做落地。哈哈,愚见共享。"
从这两段话里,你能看到张宁总是怎么在疫情在家时,思考通过阅读怎么为自己的财富收入有一个"杠杆作用",从为什么看、看什么、怎么看等目标和细节拆分,都想得清楚、做得踏实。而且张宁总从高手的书中看到的具体"成事儿"的方法,一丝不苟地去执行,这是一个说起来简单,但真的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更多的人连做都没做)。
这里的每一步,感觉是个人经过学习和一定的练习都能做到,不论是找书、列关键字、查资料、问专家、画导图……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情,可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么不普通。
正好悦哥这几天也在反思成长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些普通人成长这么难?就算有了一些"自己看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知识"的成长幻觉,但在做成结果上,还是差太多?包括知道的一些成功的方法,内心感觉这不舒服、那太麻烦或太慢,最后一年年的时间也是过去了,什么结果也没有,更白白地蹉跎了时间。
张宁总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不管是不是外表看着很儒雅,他们内在都很强大,尤其是在面对自己能力以外的问题和挑战,他们都一次次不怕失败、不怕麻烦、不怕慢地攻克下来,这样他们能从容面对困难的"阈值"就相当地高,他们对成事过程中那些自己不熟悉、不得劲、不舒服的方法,就没什么抵触和逃避(我见过太多明知如何解决也想逃避的人,比如减肥就是少吃高热量的食物,但很多人都“不想做”,只想“瘦”……他们对困难的“阈值”太低了)。
悦哥也是普通人,也有同样的问题。还好,意识到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不怂,直接面对一些不得劲的挑战,就TM去做、去死磕,你我的执行力和拿结果的能力一定长得飞快。
前提是,别把犯错和失败当丢人当损失,把这些都当成机会,排除错路找到宝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