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咪咕非遗短剧《花裙彩面踏春芳》开机,以傩戏为媒赓续千年文脉!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7 12:03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来源:环球网


8月26日,由池州市委宣传部、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安徽九华山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池州现代报业出版发行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非遗传承题材微短剧《花裙彩面踏春芳》于安徽池州正式开机。该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为叙事核心,书写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下守护非遗薪火,创新非遗表达的匠心传奇,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促进传统非遗与微短剧交融互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平凡人舞动傩戏魂,演绎非遗传承的不朽诗篇

《花裙彩面踏春芳》讲述了出身傩戏世家的非遗女主播穆朝朝,在浮生百态的信息时代中,面对事业、家庭、爱情等多重现实困境,不畏世俗眼光、坚守本心,借助网络直播赋能非遗传承,以创新融合焕发传统技艺新生,最终成就了事业与爱情双赢佳话的动人故事,也印证了那句俗语——“人有难,方有傩。傩舞起,百灾消。”

该剧以朴素的情节、真挚的情感,书写当前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独特方式守护文化根脉的动人故事,成功唤起了观众对非遗技艺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剧中,穆朝朝以传统傩仪为底,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傩戏和傩舞,既有坚守,又有创新,以当代人更易接受的形式,将池州傩戏呈现在大众眼前,烙印于大众心中,唤起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



剧中不仅展现了小人物传承弘扬非遗技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还通过“脸子”“高跷马”等傩戏道具、《花关索战鲍三娘》《打赤鸟》等传统傩戏剧目,塑造了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诠释了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该剧紧贴非遗传承发展主流叙事路径,主打快节奏、高情绪和强情节,冲突反转不断,既呈现了人性在现实困境中的深刻博弈,又歌颂了理想在情感羁绊下的执着追求,兼具思想高度与艺术魅力。

台前幕后精耕细作,专业班底锤炼拓展艺术新境

该剧由导演李红超执导,其与相关团队过往的短剧作品如《等不到的爱》《穹顶之下》等,均在市场斩获优异成绩。新生代实力小旦苏酥出演女主角穆朝朝,以专业舞蹈功底护航,确保剧中“高跷马”“伞舞”等高难度动作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该剧受到了池州市委宣传部的重点关注,特别邀请专业梅街文化艺术团对剧组进行专业指导,涵盖曲目、妆造、表演等多个维度。作为池州傩戏传承中坚力量,该团队近年来培养了大量傩戏、傩仪、傩舞的传承人,在保护优秀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创新编排了《刘文龙》《孟姜女》等多个优秀剧目,并曾登陆中央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广受传播;同时,还举行过多场傩戏傩仪推广活动,普及相关知识,对池州傩戏这一非遗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该团队负责人梅街镇刘街社区党委副书记、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许鑫磊还亲自担任本剧的专业指导顾问,对本剧涉及傩戏部分的视觉呈现与文化内核全方位指导把关,力争在专业、还原的前提上做到精益求精、美轮美奂。

古老非遗偶遇年轻短剧,践行“微短剧+非遗”融合传播新路径

《花裙彩面踏春芳》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微短剧+”行动计划,深刻践行“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倡导,勇于探索微短剧赋能非遗活态传承的全新路径。作为咪咕数媒“微短剧+”的匠心之作,该剧借助短剧的新技术、新场景、新形式展现非遗魅力,促其焕发全新生机;又得益于非遗特色,获得了更高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共促微短剧和非遗传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花裙彩面踏春芳》的开机,标志着咪咕数媒在“微短剧+非遗”领域的探索创作再度踏出了扎实的一步。

微短剧作为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正在不断拓宽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播范围和表现形式。近年来,咪咕数媒持续突破微短剧创作的题材类型和叙事边界,通过“微短剧+” 创新传统文化的审美语境和传播逻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全新动能。(田心)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