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开平青年夜校让青年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
学到新知识 交到新朋友
![]() |
八段锦、健身操、瑜伽等健身课程成为青年的“新宠”。 |
![]() |
咖啡课上,学员学习拉花技巧。 |
近期,开平青年夜校课堂交织成一幅生动的都市夜学图景——在陶艺课上,学员们分组围桌,互相交流捏胚的技巧;在咖啡课上,学员们举着拉花壶一遍遍尝试,相互加油鼓励;在摄影课上,学员们走上街头,用镜头定格夜晚的开平……
今年暑假期间,针对高三毕业生和上班青年,共青团开平市委员会特意根据青年爱好设置青年夜校课程,以更加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青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开平青年夜生活的新选择。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精准匹配
青年“点单” 夜校“上菜”
今年暑假,开平青年夜校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升级。共青团开平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夜校遵循“青年点单,夜校上菜”的原则,课程设计更尊重青年意愿,既有普通话、职场口才等实用型培训,也有陶艺、咖啡、摄影等兴趣类体验,八段锦、健身操、瑜伽等健身课程,更结合城市发展推出无人机培训等新兴项目。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青年群体在技能提升、兴趣培养以及社交方面有着强烈需求。”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暑假,开平青年夜校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满足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力求让更多青年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
许多课程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广大青年的追捧。在开平一家企业工作的青年周洁仪表示,她喜欢的陶艺课程报名情况异常火爆,自己直到第二期才成功抢到名额。“下班后如果只是刷手机,我觉得很浪费时间,参加这类课程,能让生活更加充实。”她说。
摄影课程同样火爆。高三毕业生余钰岚选择在青年夜校充实自己,她说,自己喜欢摄影,但此前从未了解过专业知识,开平青年夜校的摄影课程让她第一次接触到光圈、曝光等知识,并学到了视频拍摄和剪辑技巧。“在新媒体时代,这些技能很实用,也让我提前积累了经验。”余钰岚说。
“课程更加多样化,青年报名也比往年更踊跃。”上述负责人表示,开平青年夜校的定位是公益普惠,报名火爆说明升级后的课程更匹配青年需求,青年也更愿意主动参与。
社交新场景
青年“充电” 城市“续航”
开平青年夜校不仅是提升技能的“第二课堂”,更成为青年社交的平台,不少青年在课堂的互动和交流中发展友谊。
参加咖啡课程的青年王辙鸥坦言,报名初衷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平时喜欢喝咖啡,想学点泡咖啡的技巧。”他在课堂上第一次尝试拉花,虽然技巧不容易掌握,但是新鲜体验让他觉得很有意义。除了收获新知识,王辙鸥还在课堂上结识了几位同样热爱咖啡的同龄人。大家在等待练习的间隙时常聊起各自常去的咖啡馆,互相推荐咖啡口味和冲煮方式。“在这里认识新朋友很自然,大家因为兴趣走到一起,比起其他社交场合更容易产生共鸣。”王辙鸥说。
“现在很多青年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开平青年夜校为青年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共青团开平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平青年夜校通过课堂互动和群体学习,让青年走出信息茧房,从“线上”转向“线下”,从“键对键”走向“面对面”。
开平青年夜校的功能还在延伸。例如,针对返乡大学生的课程,不仅能帮助青年了解就业市场,更让他们结识志同道合的同龄人。通过创新,开平青年夜校逐渐成为陪伴青年成长的伙伴。
随着课程不断升级和报名热度上升,开平青年夜校逐渐嵌入城市肌理,成为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而言,它是“充电加油”的“第二课堂”;对于城市而言,它是连接青年的新桥梁,承载着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学习新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让生活更有价值。”周洁仪说。对于越来越多的青年而言,开平青年夜校不仅是一间教室,而是一盏照亮生活的灯,它让青年的生活和成长与城市发展相互呼应,折射出开平这座城市蓬勃的青春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