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每天拧开瓶盖吃颗维生素,是在养生,其实可能是在“养癌”。
维生素E、维生素A、β-胡萝卜素这几种,补得太猛,不但没帮你强身健体,反倒可能在悄悄“催命”。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琛在临床中一次次看到的现实。
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很健康,体检也没啥毛病,却总是疲倦、焦躁、睡不好?是不是每天吃的保健品,多到像一把抓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瓶瓶罐罐,可能才是你身体的“隐形杀手”?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重大疾病?5个方面可入手,快来看看吧!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操作:一感冒就冲维C泡腾片,一熬夜就吞复合维生素,一查出胆固醇高,立马吃维生素E,还美其名曰“抗氧化”?
补维生素这事,真不是“多多益善”,有些人,补着补着,就把自己补进了医院。说白了,很多人把维生素当成“灵丹妙药”,根本不懂补的背后,是“剂量”这把无形的刀。
有些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多了还会排出去,比如维C、B族;但有些是脂溶性的,一旦摄入过多,会在体内堆着不走,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补过头,身体就要遭殃。
你天天嚷着要“抗氧化、防癌”,可你知道吗?β-胡萝卜素在某些人群中,反而增加了肺癌风险。尤其是吸烟人群,补这个,等于火上浇油。
1996年赫尔辛基的ATBC研究就发现,吸烟男性每天补20毫克β-胡萝卜素,肺癌发病率反而高了18%。是不是觉得有点背刺?你一心想着延年益寿,身体却在背地里“自毁式反击”。
维生素E也一样,2011年美国SELECT研究显示,健康男性长期每天补400 IU维生素E,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竟然增加了17%。你说说,这种“保健”,是不是比抽烟还刺激?
再说维生素A,很多人一说“眼睛干、视力差”,就开始猛灌。殊不知,长期高剂量摄入维生素A,会导致肝脏毒性、脱发、骨质疏松,甚至影响胎儿发育。
孕妇补多了,风险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妇每日维A摄入不超过3000微克,超了,孩子可能连正常发育都难保。
很多人会说:“我吃的是天然提取的,不怕。”可别信这个。无论合成还是天然,毒性都与“剂量”挂钩。天然的也不是“无害”的代名词。
你天天啃胡萝卜、喝西瓜汁,β-胡萝卜素超标照样会让皮肤发黄,肝脏受累。
你可能会问,那我怎么知道自己缺不缺哪种维生素?是不是该定期查个血,做个微量元素检测?说实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只要饮食合理、作息规律、不挑食,维生素的摄入完全够用。
当然,如果你是素食主义者、肠胃吸收差、老人、小孩或孕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补哪种,但请记住,一定是“有的放矢”,不是“乱枪打鸟”。
别被广告忽悠了,什么“全民补锌”“人人补E”,听起来热闹,做起来危险。很多人以为,吃点维生素就能抵消生活的不健康。
熬夜、抽烟、喝酒、久坐,一通乱来之后,再吞几颗“补补”,就像把辣条当药丸吃。维生素不是护身符,它只是营养的一环,绝不是生活方式的替罪羊。
日常生活中,我们真正该关注的,不是怎么补,而是怎么吃。吃得杂一点,吃得色彩丰富一点,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豆类坚果,才是天然的“多维片”。
营养均衡,不是靠瓶子堆出来的,是靠锅里炒出来的。你可能还会说,既然不能乱补,那市面上那么多维生素保健品,是不是都该下架?
这话也不能说得那么绝对,这些产品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使用的人有没有判断力。就像刀子不分好坏,关键在于谁拿着它。
维生素真正该补的时候,是医生开口的时候,不是朋友圈刷屏的时候。
别让“伪健康焦虑”绑架了你正常的生活节奏。你不缺的东西,补了是浪费,补多了是伤害。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别再傻傻往嘴里塞了。
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很多药物可能已经影响你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比如糖尿病用药、抗生素、抗凝药物等,补不补、怎么补,得医生说了才算。
别把网上看到的“经验之谈”当成金科玉律,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疗效也天差地别。你有没有发现,真正健康的人,不是吃得最补的,而是活得最通透的。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饮食多样、心态平和,这才是最好的“长寿配方”。别再把希望寄托在几颗小药丸上了,健康,从来是件踏实的事,不是投机取巧的事。
吃维生素是门学问,不是随手拧瓶盖的动作。
与其盯着保健品成分表看得头昏眼花,不如好好看看自己的生活方式。你缺的,也许不是维生素,而是对身体真正的尊重。
你想要的健康,不是靠瓶瓶罐罐堆出来的,是靠自己“一日三餐、一念之间”养出来的。
别再让补品绑架了你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本应鲜活,而不是被补得机械。
你现在每天吃的维生素,是身体需要,还是心理安慰?你愿意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吗?
[1] The Alpha-Tocopherol, Beta Caroten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 Group. (1994). The effect of vitamin E and beta carotene on the incidence of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ncers in male smok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0(15), 1029–1035.
[2] Klein EA, Thompson IM Jr, Tangen CM, et al. (2011). Vitamin E and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the Selenium and Vitamin E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SELECT). JAMA, 306(14), 1549–1556.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