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助农直播变“坑农直播”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6 11:09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本文转自:丽水日报

  季萌

  近年来,打着助农旗号的直播间迅速兴起。有的直播确实在真心为农、用心助农,但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助农直播表面看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实则已成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如近期新闻报道的“祥禾农业”事件,可谓撕开了助农直播的虚伪面纱:主播通过虚构人设、雇佣演员、编造剧本等方式,营造助农假象,诱导消费者冲动下单,本质却是以助农为名的圈钱行为。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造人设、博流量、演剧本,甚至虚构助农大学生人设的表演式助农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此外,部分网红被曝高价售卖普通农产品,利润空间巨大。比如,前段时间,有网友曝光了某知名人士带货的土豆价格问题。根据调查,这些土豆的收购价仅为0.42元/斤,但在直播间却以4.58元/斤的高价销售,价格差高达10倍。这就意味着农民辛苦种植的土豆,最终只能赚得微薄收入,而主播却能通过直播销售轻松获利百万元。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如此“坑农直播”,摧毁的是广大农民的信任根基。

  当信任沦为流量牟利品,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封杀几个账号,也不能止于个案打击,而是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重建制度,建立一种融“分级收购、品质把控、稳定输出”为一体的可持续助农直播机制,让优质农产品获得合理溢价,让农民获得稳定收入,让助农回归“授人以渔”的本质。

  对此,平台、监管、公众需三方联手。平台必须当好“守门人”而非“甩手掌柜”。一方面,平台应加大对主播和商家的审核力度,利用技术手段对虚假信息和低质商品进行有效监控。尤其对“助农”标签的使用更要严格审核,严格实施“主播实名认证+保证金”双落实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农产品溯源上链机制,完善商品的“一键溯源”功能和举报反馈机制,让每一件商品都能“验明正身”,让“真实”成为最强卖点。此外,监管利剑需直抵源头“七寸”,市场监督、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协同发力,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通过突击抽检、常态化巡查、建立助农直播“黑名单”等方式,坚决打击网络直播中的欺诈行为,让造假者寸步难行,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同时,公众也需擦亮眼睛,善于甄别真伪。面对可疑的助农直播或助农产品,更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学会维权。

  助农直播本应是一场双向赋能,而不是给“套路递刀”,公众的信任也不该成为被收割的“韭菜”。真正的助农直播,是透过直播间“授人以渔”的专业知识传授,是听到农民朋友真正获利后爽朗的笑声,这才是应有的生动场景。让直播间真正成为助农惠农的“新农具”,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的乡土未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