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最近热闹得不行!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刚开园,就把天坛的音乐、颐和园的长廊故事、北海的荷花等市属公园的“宝贝”一股脑儿搬来了。这场文化大戏从6月17日开场,瞬间让这个新公园成了热门打卡地,周边居民直呼:家门口也能逛文化盛宴了!
市属公园这次玩得挺大,十家公园轮番上阵,每周一个主题,天坛的中和韶乐、景山的牡丹、中山的金鱼、香山的微缩景观,样样都拿得出手。活动不仅有展览,还有演出、非遗体验、科普课堂,甚至文创产品都摆上了摊儿。居民来逛,既能看热闹,还能学点历史知识,带娃的大人小孩都玩得开心。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本身就是个宝藏。它是北京首个以汉代城址为主的遗址公园,考古发现完整保留了下来,建成了现在的模样。公园不光想让你看文物,还想让你“感受”两千年前的生活。比如,南园的汉代农耕试验田,种了大豆、高粱这些老作物,照着汉代的法子来规划,连粮食怎么存都给你还原了一遍。来这儿逛,感觉就像穿越回汉朝,体验一把古人的种地生活。
市公园管理中心这次下了大功夫。他们想让新公园快速“出圈”,就把天坛、颐和园这些老牌公园的经验和资源拿来分享。服务管理处的缪祥流说得很实在:这不光是办活动,更是想让公园之间互相学习,把好的文化活动搞得更热闹,吸引更多人来玩。这样的“跨园联动”,让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一开园就有了大牌范儿。
公园还有个“4+1”模式,听着高大上,其实特别接地气。四个板块分别是“路衍芳踪”“县映汉风”“故匠新生”“城载文脉”,再加上“路县少年说”志愿者团队。中小学生当讲解员,带着游客边走边聊汉代的故事,特别有意思。这些活动已经办了三十多场,从非遗到科普,游客参与感满满,个个都说值回票价。
说到汉代农耕试验田,真是亮点满满。公园特意按汉代的种植方式,种了五种传统作物,田里还有解说牌,告诉你古人怎么种地、怎么存粮。以后北园还会扩大种植区,变成一个既能看风景又能学知识的地方。游客来这儿,不仅能拍照打卡,还能了解古代农业的门道,带小孩来的家长都觉得这趟没白来。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成功,离不开市属公园的“组团支持”。老牌公园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新公园借力快速站稳脚跟。这模式不仅让副中心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也让北京的历史文脉更有活力。以后这样的活动要是能多起来,居民的文化生活肯定越来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