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叔离乡20年,坚持种辣椒做川菜,儿女却吃不惯家乡味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5 12:01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重庆云阳县,一个小地方,二十多年前却因为三峡电站成了大新闻。无数人为了国家建设,收拾包袱,离开家乡,搬到天南地北。冯大叔就是其中一个,他带着老婆孩子,坐船去了上海,开启了新生活。

冯大叔那会儿才三十多岁,风华正茂,带着两个娃,挤在摇晃的船上,告别了云阳的山山水水。上海对他们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老家的田野小路完全不一样。孩子们还小,不懂离乡的苦,只知道跟着爸妈走,冯大叔却心里五味杂陈。

二十多年过去,冯大叔已经60岁,头发花白,成了地道的“上海郊区老汉”。他的孩子们早已融入大城市,穿着打扮、说话做事,活脱脱的上海人。馄饨、汤包、排骨年糕,他们吃得比谁都香,可老家的辣味却再也吃不惯。冯大叔却不一样,他的心还留在云阳的辣椒地里。

冯大叔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孩子们劝他搬去城里一起住,图个热闹。冯大叔却摆摆手,笑着说:“我还是喜欢自己弄点家乡菜,住这儿自在。”他一个人住在上海郊外的小院子里,种点菜,养几只鸡,日子过得简单却有滋味。

说起做菜,冯大叔可是个中好手。他最爱种二荆条辣椒,这种辣椒辣得够劲,是川菜的灵魂。冯大叔常买点猪大肠,洗得干干净净,卤得入味,切成小段,和二荆条一起下锅爆炒。辣椒炒得断生,撒点葱花,香气扑鼻,一盘爆炒肥肠就上桌了,吃一口,软糯的肥肠配上辣椒的香,米饭都能多吃两碗。

夏天热得没胃口,冯大叔就整一盘凉拌木耳。木耳煮熟放凉,剁点辣椒,拌上蒜末、酱油和香油,简单几下搅拌,脆爽的木耳就带着点辣味上桌了。吃起来清爽不腻,辣得恰到好处,夏天吃这道菜,胃口都能被打开。

冯大叔还喜欢炒酸辣鸭胗。市场上买的冷冻鸭胗便宜又好,他撕掉隔膜,切成薄片,配上自己腌的泡椒和青红小米辣一起炒。鸭胗炒得脆脆的,泡椒的酸辣味直冲味蕾,端上来一盘,配点小酒,冯大叔能坐着慢慢享受一个下午。

酸笋鸡块也是冯大叔的拿手好菜。他养的鸡,肉质鲜嫩,宰成小块先油炸得焦脆,再和自家泡的酸笋一起炒。酸笋的酸爽和鸡肉的香脆一结合,味道简直绝了。冯大叔总说,这菜不光好吃,还能让他想起云阳老家的味道。

这些年,冯大叔的菜地成了他的精神寄托。种辣椒、泡酸笋、养鸡,每一个动作都像在和老家对话。他常说:“吃着这些菜,我感觉自己没离开云阳。”虽然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上海的口味,但每次回家,冯大叔还是会炒上一桌子菜,笑着看他们吃得满嘴油。

冯大叔的故事,其实是很多三峡移民的故事缩影。为了国家建设,他们离开故土,带着对家乡的记忆,在新地方扎根。冯大叔用一道道家乡菜,把云阳的味道带到了上海,也把自己的心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三峡工程是了不起的成就,背后却是无数像冯大叔这样的人,默默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家乡。据统计,当年三峡移民超过120万人,涉及重庆、湖北多个地区。他们有的去了沿海城市,有的去了内陆省份,重新开始生活。这些人用自己的选择,撑起了国家的大工程。

冯大叔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他种的辣椒、泡的酸笋,都是他对云阳的念想。每次炒菜时,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就像老家的炊烟,让他觉得故乡并不遥远。孩子们偶尔会问:“爸,你咋不嫌麻烦,非要自己种辣椒?”冯大叔笑笑:“这不是麻烦,这是我的根。”

这样的故事,很多人听了都会有点共鸣。谁的家乡没有几道让人忘不了的菜?谁又没有过对故乡的思念?冯大叔用他的菜地和灶台,告诉大家,不管走多远,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心里的牵挂。

冯大叔的故事还没完。他还在上海的郊外,守着他的小院子,种着他的辣椒。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但他肯定还会继续炒他的爆炒肥肠,做他的酸笋鸡块。或许,这就是他和家乡的连接方式,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

你有没有一道菜,让你想起家?或许,这就是冯大叔的故事能打动我们的地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盘“家乡的味道”。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