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深 国风永流传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5 07:02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每个年代的歌手都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文化底蕴深 国风永流传

  刘雨昕演出照

  刀郎巡演 (@视觉中国 供图)

  周杰伦“嘉年华”巡演

  (@视觉中国 供图)

  8月21日,曾把广州唱进歌里的刘雨昕来广州“打卡”,为十五运会打CALL。接受采访时,舞台上无比酷飒的她表示,“我有一份责任,把更多传统的东西,通过年轻人的角度分享给大家。”

  不唯刘雨昕这样的新生代偶像,演唱会市场的很多“顶流”歌手,如刀郎、周杰伦,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成为穿越时空、跨越代际的经典。

  他们用作品与票房证明——真正的艺术生命力源于文化根基与时代共鸣。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唱过黔剧,这次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寻找灵感

  8月21日,刘雨昕广州“打卡”的行程很满:上午首登广州塔,俯瞰城市景观;下午走进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场馆——天河体育场,为十五运会打CALL;傍晚来到粤剧艺术博物馆,体验粤剧的独特魅力。

  刘雨昕来过很多次广州,她非常喜欢广州明媚的阳光和热烈的夏日,她的歌曲《我和我》里有一句歌词——“你是我曾奔跑过的夏夜”,这里的“夏夜”写的就是广州的夏天。

  当天,她还参观了粤剧艺术博物馆,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瑰宝——粤剧,寻找创作灵感。她还带上妈妈同行:“我其实唱过黔剧,我妈妈是黔剧演员,黔剧是国家级非遗,我相信地方戏曲之间有相通之处。我自己在演唱会里面加入了很多非遗的元素,所以特别期待感受粤剧的魅力。”

  以年轻人的方式,转化、呈现传统的东西

  刘雨昕常常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音乐的创作,在《飓》中,贵州黔东南的箐苗原生态合唱团以无伴奏多声部演唱,与电子合成器营造的飓风音效形成时空对话;在《未知计划》的编曲中,蒙古族呼麦与电子脉冲音效形成张力;在与格莱美获奖制作人合作的《圆》中,将侗族大歌的复调结构拆解为阿卡贝拉人声采样,嵌入未来感十足的音乐段落……

  刘雨昕表示:“我觉得应该理解民族文化是什么,了解流行音乐是什么,然后再去消化,去结合。说实话,把纯民族的音乐改编成现代风格难度很大。所以我觉得应该通过时间,通过不同的采风,通过去到不同的地域感受不同的风光,从而获取很多灵感。”

  刘雨昕在演唱会里加入了许多民族和非遗的元素,比如使用铜鼓等作为串场衔接,既保留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舞台审美,更让许多年轻的歌迷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推动传统文化破圈,是刘雨昕发自内心想做的一件事情。“我比较喜欢采风。现在做的一些内容,其实都来源于我从小去苗寨、去原生态地区的经历,或者是从前那些原生态节目的启发,我会收集CD、整理素材,慢慢消化。最后通过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传统的东西转化、再呈现,分享给新一代的年轻人。”

  而关于即将在广州举办的巡演,刘雨昕透露:“这次巡演,每一场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元素,都会有一些限定的表演,希望大家可以在现场感受。”

  周杰伦、刀郎……

  很多顶流都善于向传统文化要营养

  28岁的刘雨昕,其酷飒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弘扬传统文化的心。传统文化,也滋养了她的作品与舞台。

  不唯刘雨昕,很多备受欢迎的“顶流”歌手,也善于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盈自己的作品。

  刀郎重新改编《走西口》注入新鲜演绎

  8月17日,第十六届“华语金曲奖”在广州揭晓,刀郎《山歌寥哉》成为华语乐坛流量话题,这张专辑为他赢得“年度艺人”宝座及“十大华语唱片”“十大华语金曲”“年度最佳艺人行销”等6项荣耀。

  2023年,刀郎携专辑《山歌寥哉》强势归来。《山歌寥哉》结合聊斋文本与广西山歌调、河北吹歌、靠山调等民间曲调,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以古典文学为基底,刀郎巧妙地将民歌小调改编为流行歌曲,融入摇滚等多种音乐元素,赋予了传统山歌全新的生命力。专辑11首歌曲,曲风各异,可以说,刀郎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山歌采风创作转换案例。

  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全国巡演于2024年9月启动,多地开票即售罄。去年国庆假期,刀郎广州开唱,有超过2.4万名观众现场观演,其中广州本地观众约占26.8%,北京、上海、成都等省外城市观众约占36.7%。演出票房收入破千万。

  今年8月16日、17日,“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在太原激情唱响。传唱了一两百年的山西民间小调《走西口》被刀郎重新改编,晋剧演员周煜琦给它注入了新鲜演绎。

  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开始,人们喜欢刀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便在于刀郎对传统诗歌文化、山歌民间曲调的继承和创新。

  周杰伦《东风破》后一首首“国风”流传至今

  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正在火热进行中。20多年来,周杰伦在歌里融入了传统文化,唱出了中国诗意。2000年,周杰伦首张专辑中的歌曲《娘子》,融合R&B节奏与中国西北风情,歌词“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勾勒离愁别绪,编曲中融入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为其后续古风歌曲创作奠定了基础。2003年,《东风破》横空出世,开创了“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的创作模式。自此,周杰伦的中国风音乐风格走向成熟。

  2006年,周杰伦在发行《千里之外》时说,每一张专辑一定要有一首“中国风”歌曲。于是,《本草纲目》《兰亭序》《青花瓷》《皮影戏》……一首首歌名看下来,俨然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名单。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方文山加持,周杰伦的无数作品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运用古典文学意象,传播传统文化精神,这一切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不仅创新了音乐形态,而且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近传统文化。

  记者观察

  传递文化自信

  触发情感共鸣

  “帮爸妈抢到票能吹一整年”,刀郎的演唱会,让互联网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孝顺孩子资格赛”。如今,刀郎演唱会的票已经成为60后、70后人群最想收到的礼物,上网一刷,到处都是帮爸妈抢票的年轻人。

  出生于1979年的周杰伦,是无数80后、90后的偶像;出生于1997年的刘雨昕,其粉丝以00后居多。

  每个年龄层的观众,都有他们喜欢的歌手和歌曲。而这些备受欢迎的歌手,他们的歌声中,总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根基。

  7月,在“粤韵遗珍 绝版私享”宝丽金珍藏黑胶分享会上,作词人、前宝丽金艺员制作部主管向雪怀表示:“歌写得好,一定要多读唐诗宋词,这样写歌才能有意境,才能押韵。”

  国风永流传。每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在传统文化的加持下,更有可能成为穿越时空的经典,引发跨越年龄层的情感共鸣。

  从民间山歌的旋律,到古典诗词的意境,从传统故事的内核,到民族乐器的运用,那些最终成为经典的流行歌曲,都在传递着文化自信。这些作品,也为处在多元文化交汇中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窗,吸引他们去认识、理解、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

  (张素芹)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