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总有人喜欢危言耸听。
他们不看题材,不看投资成本,不看宣发,不看档期,只看票房数字,一部片票房好了,马上就“某某打开了大门”,另一部片票房不好,紧接着就是,“大门被某某关上了”。
比如有人来了一句,“成龙、梁家辉刚打开的香港电影之窗,又被郭富城关上了。”
这是谁的粉丝,用脚都能猜出来,懒得点名。
但他脑门上简直就写着“无知”二字。
也很显然,香港电影的颓势,比很多人的想象中更可怕,而内地电影市场的变化,又比很多人的想象中,更要大上许多。
而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者,并不适合来讨论这个问题。
以下正题。
先聊聊“成龙、梁家辉”与“郭富城”这件事。
上言所指“被打开的香港电影之窗”,系成龙与梁家辉合作的电影《捕风追影》,该片点映大热,上映后兵锋直指十亿票房。
而所谓“被郭富城关上窗”一事,则指向即将上映的香港本土边缘题材电影《无名指》,该片点映加预售,仅收几十万票房,首日排片不超过一个百分点,完全谈不上什么票房前景。
但首先,前者系投资两亿左右的动作大片,且不但集结了成龙和梁家辉两位老将,更有内地的张子枫、此沙、文俊辉等新生代和小鲜肉演员撑场,后者则仅是,郭富城支持香港新导演的小成本文艺作品。
再者,从投资出品公司到演员结构,《捕风追影》都并不在港片范畴,而是实质上的内地电影,其宣发手笔更是眼见极大,《无名指》则只有几场并无实质意义的象征性路演,甚至都没有“买”排片的预算。
这拿来对比票房?
说句“核桃吃少了”,都是轻的。
而说起“开门”和“关门”这件事,谁该脸红?
先说香港影坛。
从王羽轰开百万票房的门槛开始,到李小龙、许冠文、成龙、许冠杰、洪金宝、周润发、周星驰和郭富城,是新世纪之前,能在“香港票房年冠榜”上留名的九位演员。
三个一番年冠在手的郭富城,不但以《风云雄霸天下》,正面击败双周一成,并开启了港式商业大片风潮,其实绩,也仅次于许冠文和双周一成。
许多年过去,再见郭富城。
他先以《寒战》救市,再以一部《寒战2》,打破了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将华语片历史票房榜冠军,从“非港片”手里夺回。
不服郭富城可以,但起码得是“双周一成”拥趸级别。
其他人就不好来了。
再看内地票房。
香港电影票房在内地市场的“破冰”,始于2009年,其中就有一部被郭富城推掉的电影《十月围城》。
也仅在三年后,他就以2.54亿的《寒战》,刷新了港产片的内地票房纪录。
2014年,他与甄子丹、周润发携手,以一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昂然踏足内地“十亿票房俱乐部”,而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其他的香港演员,都还在两亿、三亿票房线挣扎。
2016年,他先以单核大制作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逆转前作糟糕口碑,一举冲上十二亿票房,再带来一部《寒战2》,将港式警匪电影的票房上限,直接推高到接近七亿。
2018年,他与周润发双雄主演《无双》称雄国庆档,并以12.74亿票房,再次刷新港产片内地票房纪录,同年度另一部逾七亿票房的电影《西游记女儿国》,已算失败之作。
这份票房实绩,又有几人能正面撼动?
有人可能会说,不能只谈高票房。
确实,郭富城当然有低票房作品,有些电影的票房,甚至低到离谱。
比如即将上映的这部《无名指》,以宣发、排片和趋势来讲,说不定会创下新低,又比如此前不久的《来自汪星的你》,才仅六百万票房,更早的一部《麦路人》,也不过一千八百万票房。
以类型电影而论,这实在太正常不过。
没名气的新导演、题材小众、品质不足、几无宣发,这几条一旦撞上,任你是什么样的大明星,也只有“扑街”了事。
更离谱的是,郭富城的小众类型片,不是一部两部,而是数以二、三十部计,几乎能占其作品总量的五成。
扶持新人导演是其一,热衷人文电影是其二、常怀悲悯是其三。
相形之下,票房对他来讲,真的就如浮云。
事情就这么简单。
而若真正要说票房上的失败。
起码应该是,作为大制作的《风云2》、《风再起时》和《扫毒3:人在天涯》这种类型片,才有资格拿出来。
但要说票房“扑街”,实在大把演员都跑不掉。
所以,与其危言耸听,不如认真拆解一下,为何这些电影“爆”了,而另外一些电影“扑”了。
起码可资借鉴。
话到最后。
当下电影市场,似乎在往“重宣发”方向无限倾斜。
若无庞大阵容、巨量投资或者极端的话题性,就一定不会有排片,也换不来关注度,结果就一定会“扑街”。
恰如《无名指》。
其上映首日的预排片仅0.6%,这种极致压缩,就是真实写照。
但并不存在什么“关门”。
其一,小众现实题材电影,不用有什么票房压力。
其二,当郭富城以《风云雄霸天下》、《寒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战2》和《无双》等片打开香港电影大门的时候,大把人因之受益。
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