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农业大学覃鹏教授团凭借“藜麦优质抗逆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斩获2024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团队多年辛勤耕耘的高度认可,更为云南乃至全国的藜麦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破局:从南美到彩云之南的跨越
藜麦,这一被古代印第安人誉为“粮食之母”的单一谷物全营养植物,在南美洲已有5000到7000年的种植历史。它的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含有丰富的黄酮、叶酸等多种化合物,还含有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及多种非必需氨基酸,是人类重要的健康食物资源。然而,当它跨越重洋来到中国,云南曲靖等地主要将它作为蔬菜食用,要发展成为产业还面临诸多挑战。至2018年,它才被曲靖富源一个合作社作为产业引入种植,但市场认知度极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云南农业大学覃鹏教授团队挺身而出,联合曲靖市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踏上了藜麦优质抗逆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的征程。他们深知,要让藜麦在云南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必须攻克种质资源、基因解析、品种培育等一系列难题。
攻坚:多维度创新铸就科研硕果
种质资源创制:广纳贤才,厚积薄发
团队基于国内收集的60份藜麦种质资源,开启了艰苦的创制之旅。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试验,成功创制了1707份高蛋白质、高黄酮类及抗逆种质。这些种质资源如同珍贵的基因宝库,为后续的品种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每一份种质的诞生,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像寻宝者一样,在微观的基因世界里探索着无限可能。
基因解析:洞察本质,精准调控
利用多组学技术这一强大武器,团队深入解析了藜麦品质形成与温度、水分、肥力等抗性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掘出多个调控基因,如LOC110713237(优质)、LOC110713661(抗旱)等。这些基因就像隐藏在藜麦体内的密码,通过精准解析,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调控藜麦的生长特性,为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茁壮成长提供保障。
新品种培育:优中选优,铸就精品
在种质资源与基因解析的基础上,团队育成了15个目标性状突出的藜麦新品种。其中,‘滇藜1号’和‘云彩藜1号’凭借高抗病性、抗倒伏、广适性和高产特性,成为云南主栽品种;‘滇宇藜1号’和‘滇宇藜2号’更是表现惊艳,蛋白质含量分别达20.2%和22.2%,较对照增产55.3%和33.4%。这些新品种就像藜麦家族中的精英,带着科研人员的期望,走向广阔的田野。
技术集成:标准引领,产品赋能
科研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团队制定了6项地方及团体标准,为藜麦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准则。同时,授权2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开发6个藜麦产品,获5个有机认证产品和17个国家注册商标。这些技术成果与产品认证,如同为藜麦产业披上了坚实的铠甲,提升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绽放:产业效益与社会影响双丰收
推广效益:量质齐升,助力增收
近三年(2021-2023),项目成果在示范推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4.3万亩的示范面积,总产量达776.21万千克,新增产量218.33万千克;总产值10354.78万元,新增利润3454.94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农民增收的喜悦,是藜麦产业在云南大地上的蓬勃发展。
社会经济效益与产业影响力:文旅融合,品牌崛起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藜麦,团队通过打造“彩藜园”农旅结合新景点、举办“丽江彩藜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了云南藜麦产业的影响力。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品尝到藜麦美食,感受到这一全营养食品的魅力。藜麦产业不再仅仅是农业生产,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人才培养:薪火相传,铸就精英
在科研过程中,团队注重人才培养。发表的24篇论文(其中SCI收录17篇)不仅展示了团队的科研实力,更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同时,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人才,2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1人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3人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些人才将成为未来藜麦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产业不断向前迈进。
展望:国际先进水平引领产业未来
该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藜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成果不仅推动了藜麦产业的升级,也为其他作物的育种和产业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王勤方表示:“我们这次和云南农业大学覃鹏教授团队一起申报项目并获奖,倍感荣幸。藜麦虽是‘外来客’,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获奖后,我们将继续与团队加强合作,引进更多优异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试验,力求筛选出更多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资源,配套相应关键种植技术,丰富本地的杂粮种类;同时,做好宣传推广,让曲靖的藜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朝着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让更多人认识并品尝到这一全营养食品。”
云南农业大学覃鹏教授团队的科研之旅,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奋斗史。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在藜麦产业领域书写了辉煌篇章。未来,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云南藜麦产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曲靖融媒记者 张亚玲 雷朴理 杨立国 严帅 张懿 李娜 张广大
【来源:掌上曲靖】